维护淮河健康生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淮河治理的指导理念和奋斗目标。近年来,淮河流域生态与环境不断改善,一个人水和谐的新淮河正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建设秀美山川是淮河两岸人民的不懈追求。多年来,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发展。迄今,流域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在丘陵山区兴建水平梯田105万公顷、塘坝114万座、谷坊25万座、水土保持林草220万公顷(经济林约80万公顷)。
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流域内累计治理小流域1050条、水土流失面积5060平方公里,先后建成40余处集防洪除涝、涵养水源、美化环境、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河道公园和亲水乐园。
改善淮河水质是维护淮河健康生命的根本任务,是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具体体现。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大沙河和邳苍分洪道先后发生水污染事件,淮委联合地方政府和水利、环保部门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加强应急防污调度,加密重点河段的水质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布水污染预警信息。由于发现及时和处置得当,有效避免了更大范围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为保障流域人民饮用水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淮河流域水资源监测和保护工作得到不断发展,队伍由弱到强,设备由简陋到完备。目前,水质监测面已覆盖全流域975个水功能区,全年累计监测重点水功能区代表断面2400个,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结果已成为国家考核淮河流域各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完成流域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组织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区水质监测,每月及时发布重点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水污染联防工作成效显著,淮委积极协调地方水利和环保部门,通过采取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水闸防污调度及水质预警预报等措施,有效避免或减轻了重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 工程建设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构建人、水、工程的和谐美已成为近年来治淮工程建设的一种新理念。目前,淮河流域内一批已建成或即将验收的水利工程,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淮河两岸熠熠生辉。治淮人改变过去“重功能、轻外观”、“重工程、轻环境”的观念,从工程设计到施工都力求人与自然,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注重工程的美化与景观营造,在发挥工程原有作用的同时,还保护和改善了周边生态与环境。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流域各地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临沂市以“沂河为轴,两岸开发”的城市建设为载体,沿沂河两岸建起融防洪、交通和景观为一体的滨河大道和沿线近30个绿化景观工程,优美的城市环境成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载体,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苏北新兴城市宿迁,提出“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古黄河、大运河、骆马湖等水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淮河边的小城淮滨,将以往渍涝成灾的洼地改变成如画的湖泊。颍水畔的古城阜阳,重新编织市区河网,重现了古颍州“三清贯颍”美景……治淮不再仅仅为保安全、保供水,而且正在为保障流域人民饮水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环境改善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或缺而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