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个“始终”彰显治淮精神风范

2010-06-07

     1991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启动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再次掀起治淮高潮。19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及淮委和流域四省沿淮各级水利部门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克难奋进,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今天,我们回顾建设历程,梳理建足迹,不难发现,四个始终”彰显出治淮精神风范。

    一是始终坚持周密安排、精心管理。治淮19项骨干工程单项工程多、建设周期长、协调难度大,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水利部及淮河水利委员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治淮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加强检查督导,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淮委和流域四省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科学制定前期工作计划,逐级落实责任分工,多举措全方位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了治淮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的有效控制。

    二是始终坚持现代化建设管理制度、不断创新。2000年以后,治淮工程建设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重视抓好项目法人的组建,全面开放水利建设市场,严格规范招投标活动,强化建设监理,认真执行国家合同管理规定,在治淮工程建设中有效实施了进度、质量、资金三控制。同时,在治淮工程建设中率先提出"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这一理念在治淮工程建设中得一充分体现,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三是始终坚持质量、安全高于一切。19年来,水利部和四省人民政府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各建设单位全面落实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要求,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保持了良好的质量和安全。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60%以上,建成了一大批优质工程,其中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还当选为新中国60年百项经典工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历时19年,治淮工程建设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四是始终坚持密切配合、团结治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四省充分发扬团结治淮的优良传统,加强协调,相互支持,鼎力合作。在淮干整治、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怀洪新河、东南下等工程实施中,妥善处理省与省之间、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保障了工程建设协调统一、按计划有序进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做好征地移民工作,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没有发生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大规模群众上访事件,为治淮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6月7日

作者:唐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