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新 汤勇 张振学
海水入侵往往不那么引人注意,虽然看不见,但它正渐渐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公害”,不仅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近些年,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海水入侵问题,在沿海许多城市出现,山东烟台就是其中之一。
烟台依山傍海,海岸线长达909公里,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烟台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全国最佳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称号。
虽然面向大海,烟台却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平均年降雨量不足700毫米,人均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海水入侵,使得烟台本来就很紧张的水资源短缺局面更加窘迫。近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解决好水的问题,对烟台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多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水入侵防治工作,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积极防治海水入侵,通过科学调配水源、限制地下水开采、多措回灌地下水、建设地下水库等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使北部沿海海水入侵问题得到了明显遏制。最新普查结果表明,与2002年年底相比,全市海水入侵面积减少了约150平方公里,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效果显著。
突出抓好“点”——
以强化水资源管理为重点,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烟台水利部门严格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先后完成了《烟台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烟台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依照“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调配原则,首先将城市单一地下水供水水源,改造成地表水供水为主、地下水供水为辅的城市双水源供水体系,关停了城市公共供水区范围内的大量企业自备水井,利用19座大中型水库向城市供水,解决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突出问题。同时,在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入侵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再新批取水许可证,并对现有地下水水井实行计划审批,逐年压缩其取水量,有效控制了分散、众多的工业自备井开采地下水问题。通过对地下水的严格管理及有效调配,全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年均5亿立方米左右,压采量接近40%,相比2000年以前,年均少采地下水3亿立方米。
引调客水,是沿海地区控制海水入侵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缓解供水紧张的状况,2003年11月起,烟台开工建设山东“T”字形水网重要骨干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明渠、管道已实现贯通,渡槽、泵站、隧洞等控制性工程已全面完成,配套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工程完成后,将形成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联合供水的格局,为防治海水入侵提供新的水源条件。
筑牢屏障“线”——
大力兴建沿海岸线和重点河道骨干防治工程,涵养地下水,防御海潮侵袭
在工程体系建设中,烟台市针对海岸线长和入海河口海水入侵现象较重的现状,兴建了一批骨干性防潮堤和河道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为避免气候变化中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潮侵袭,烟台在沿海修建了一批防潮堤工程,有效防御了风暴潮的侵袭,为改善和保护堤后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如莱州防潮堤总长40多公里,保护10多万亩盐田,有3个乡镇受益,3万多亩粮田免受潮害。在中下游河道上兴建梯级拦河闸坝,在河口地带兴建地下水库,不仅增加了可供水量,也加大了地下水人工回灌补给量,使河道中下游和地下水库区内的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
烟台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水源地——大沽夹河,目前已完成外、内夹河40公里的河道综合治理,修建中下游拦河闸坝14座,可一次拦蓄水量2084万立方米,在烟台市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水景线;在近入海口还建成永福园地下水库,并挖渗渠38条,打渗井1130眼,有效改善了大沽夹河河口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截至目前,烟台已经建成永福园、黄水河和王河等3座近海河口地下水库,总库容达3.1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25亿立方米,还配套开展了人工湿地建设,海水入侵面积大幅度减少。
整体推进“面”——
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提高用水效率
在农业用水方面,为解决水资源紧张与农业灌溉的矛盾,烟台市按照粮田管灌喷灌化、果园管灌微灌化、输水管道防渗化、大棚滴灌微灌化、灌溉科学化、管理企业化的“六化”目标,于1996年建成全国农业示范市,在全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微喷和渠道防渗等先进节水技术,农业用水总量连续10多年维持负增长态势,与2000年相比,年均节水4亿立方米,少采地下水约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方面,对新上的用水大户如发电、化工等企业进行水资源论证,以海水或中水供给,年可替代淡水资源近3000万立方米。从用水统计上来看,全市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取用水总量一直维持在11亿立方米左右,各项用水指标处于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及全国的先进水平。2003年,烟台被评为全国“节水型城市”。
烟台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在全市设有地下水遥测实时监测网,并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不断加强对海水入侵的基础科学研究,开展了3次海水入侵专项调查,并在相应的水利规划当中,把防治海水入侵作为一个重要的水生态修复问题加以研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先后开展了海水入侵咸淡水界面运移规律研究、海水入侵动态监测与预测模型技术研究等,发表论文10多篇,在烟台海水入侵成因机理、动态监测、防治对策和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这些规划科研项目,烟台水利部门基本掌握了海水入侵的成因和运移规律,为防治海水入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