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是一个海滨城市,也是一个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城市。近年,连云港市创新水资源管理思路,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为全市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用水模式向高效利用
转变虽然水资源总量不足,但连云港市许多行业和单位仍存在严重的浪费水现象。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显得尤为紧迫。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连云港市水利局积极推进不同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对取水单位的取水管理,对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效率实行重点监管,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同时,开展取排水规范化整治,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同步建设制度。深入开展企业、社区、学校、灌区等节水载体创建活动,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对节水型产品和节水型器具,实行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行政区域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发挥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近几年来,全市投入约2亿元资金,对3座大型灌区和1座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服务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管理手段向综合管理转变
为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连云港市水利局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为全市编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框架”。“框架”以蔷薇河、通榆河、石梁河水库为研究重点,制定符合全市实际的用水总量、纳污总量、用水效率“三条红线”管理控制指标体系,为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要求,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对此,全市加强水功能区和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重点强化淮沭新河—蔷薇河、通榆河、烧香河与石梁河水库等水域的监督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推进水资源管理不断向好发展,必须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几年来,连云港市加强计量考核和用水管理,落实“一井一牌、一井一证(取水许可证)、一井一账(管理台账)、一井一表(水表)”的“四个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制定《连云港市取水许可操作规程》,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及综合管理措施,全市地下水管理逐渐规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