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

  □本报记者采访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水土保持法为主线,全面开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等各项工作,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



  刘震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扎实推进水土保持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各级水土保持部门按照中央精神,狠抓落实,多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是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2011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1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3300条,新建骨干淤地坝、中型淤地坝332座,治理崩岗2000处。推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2011年实施坡改梯310万亩。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中央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投资达10亿元。扎实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将“十二五”年均综合防治5万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省、县。二是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管理。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工作,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和设施验收率普遍提高了5个百分点,从严执行“限缓批制度”。三是积极开展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国已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0多条。

  刘震说,2011年水土保持工作以全面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为抓手,积极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喜人成效。一是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进程进一步加快。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日渐凸显。重点治理工程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原则,优先在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集、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区域实施了综合整治。二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脆弱区的生态自我修复扎实推进。全国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其中45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修复,全国已有125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三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同时”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四是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和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全面铺开。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已颁布和在编标准达到54项,一批国家级水土保持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五是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水利部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通知》,面向青少年的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取得新突破。各地已建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近100个,依托示范园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

  刘震说,历时5年修订的新水土保持法在2011年施行,新法施行的第一年,贯彻落实的任务重,水土保持司以三方面工作为重点,全力推动法律的贯彻落实:一是开展新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工作,2011年全国已有1.5万人接受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新水土保持法专题培训。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首批510个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绝大部分已按期达到建设标准。三是积极推进新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建设,已修订出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设施验收和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初稿,全国绝大多数省开展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制定工作。

  刘震表示,2012年水土保持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新水土保持法要求,从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加快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加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力度。二是深入开展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周年纪念宣传贯彻活动。力争出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等配套法规,适时启动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能力建设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组织开展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四是深入开展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积极引导推动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五是积极探索在资源、能源富集地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防治的新机制。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