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明确、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水利政策研究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水利政策研究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012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什么?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

杨得瑞说,2011年,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发展研究中心把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工作主线,着力抓好配套政策措施,抓好基础工作,抓好关键任务,力争为部党组和有关司局出好点子,当好帮手,做好支撑。
一是全力抓好配套政策落实。围绕水利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分工安排,积极配合牵头司局,提供背景材料、分析测算、落实意见和配套政策草案等各类材料70余份。在总体思路方面,跟踪各省各部门配套政策,及时分析对比,归纳梳理,提出建议。配合编制水利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协助做好现代化试点技术咨询,承担地方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在落实投入方面,开展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支持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基金拓宽途径、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研究,协助起草有关实施意见和政策建议。在严格水资源管理方面,开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策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支撑体系研究,配合起草水资源管理统计、监测与计量有关办法。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协助水利改革试点地区做好工作方案。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研。配合起草加快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有关文件。深入做好基层水利研究,按要求起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层水利站改革等指导意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土地利用和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调研、测算等工作,起草有关落实方案。
二是深入开展重要课题研究。作为总承担单位,组织国内一些权威研究机构,围绕“六个安全”开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组织开展全国供水价格体系、新时期水利投融资、海水利用、城市防洪、农村饮水发展趋势、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对策等水利重大课题研究。发展研究中心自身开展台风防御、再生水利用、水利建设基金、水利发展指标体系、农村水行政立法、GPA专项、国际河流管理机构能力建设等课题研究。同时开展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方案、重要引水工程建管体制、典型地区工程水价、南水北调有关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补偿政策等课题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充分肯定和欢迎。
三是认真做好宣传解读培训。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后,起草15篇评论员文章。配合编写中央1号文件辅导文章和宣传贯彻提纲。通过集中宣讲、专题辅导等方式,开展宣讲培训近40场。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共享水利改革发展经验”为主题,举办水利发展研究学术周。围绕重要贯彻落实任务,开展专题调研约300人次,撰写研究报告80余篇,发表文章70余篇,召开课题咨询评审会130余次,邀请专家近600人次。《水利发展研究》杂志推出系列解读、评论和研究文章。《中国水利发展报告》和《参阅报告》把宣传贯彻作为组稿主要内容。中国水势网开设专栏,追踪热点动态。
四是努力集聚优势研究力量。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所力量,联合开展水利政策研究。以组织实施水利重大课题和开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为契机,加强与权威专家、知名机构的合作、交流、学习和联系。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对研究进行指导和把关。通过联合调研、学术交流等方式,广泛吸收特约研究员参与研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德国驻华使馆等机构交流水利政策,联合开展研究。与河海大学联合组建水利政策法制研究与培训中心,强化水利政策法制研究与培训。
谈及2012年水利发展研究的重点工作,杨得瑞说,一是继续抓好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任务的业务支撑。二是组织实施好水利重大课题,高质量完成保障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三是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提高研究的水平、质量和实用性。四是凝聚各方力量开展研究,发挥好水利政策研究排头兵作用,推动水利发展研究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