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山西省水利厅代表作交流发言

2010-12-24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改善民生

不断推进山西民生水利新发展

  山西煤长水短、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2006年开始,在水利部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大决定,举全省之力推进农村饮水、农田灌溉、水保生态三大民生水利工程。

  一、举全省之力,全力攻坚农村饮水安全

  为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今年6月和8月,由11位省委常委带队,分两次对全省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督导检查。8月份,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饮水安全等农村工作,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亲自出席并讲话。截至12月中旬,我省今年共解决3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是水利部下达任务的2.2倍。五年来,省政府累计配套饮水安全项目投资17.37亿元,年均省级投入3.47亿元,解决了118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占全省总人口40%。其中,建成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201处,覆盖人口365万,最大集中工程受益人口达18万。目前,我省已实现农村饮水主体工程全覆盖,力争再用三年时间,使自来水普及率由现状75%提高到95%。

  二、突出抓好农田灌溉工程,实灌面积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加快推进十大灌区节水改造和六大泵站更新改造的同时,通过采取县委书记或县长申述、专家评定、现场打分的竞争立项办法,确定了2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该项目紧紧围绕近两年新建的大中型灌区配套,确保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同步建设、同期受益。从2008年开始每年建成一座大型灌区,每年新增实灌面积100万亩。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两座大型灌区已建成投产,新增灌溉面积100万亩。在西山沿黄11县启动建设145处提黄灌溉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22万亩,人均灌溉面积由0.16亩增加到0.8亩。2009年省政府出台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水价每方由0.507元降到0.25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灌溉积极性。2010年全省实灌面积达1710万亩,创历史新高。

  三、加快推进水保淤地坝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淤地坝、坝滩联治等生态建设。五年来,全省新建淤地坝1400余座,年治理水土流失300万亩,治理度达49%,2009年水土流失面积降至5.5万平方公里,年均输沙量由4.56亿吨减少到1.5亿吨。特别是我省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坚持60年治理水土流失,全县治理度达57.5%,90%以上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右玉考察后,对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愚公移山、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提出右玉经验全国值得借鉴。

  对以上三大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各市经济社会全面考核重要指标,考核分值占总分值的3%。我省新出台的《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对单项工作年终考核排后两名的市行政分管负责人,由省政府领导对其进行诫免谈话;对连续两年得分排末位的,对其班子负责人或负有主要责任的班子成员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从2008年开始,省政府投资106亿元,对山西母亲河汾河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一是启动实施汾河中下游河道疏浚整治、调蓄清淤等工程项目;二是对汾河两岸禁采区分布的近百座矿井全部关停;三是汾河源头及沿岸3公里范围内污染企业全部清退出保护区。经过3年实施,汾河基本实现长流常青,流域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最高回升16.17米。

  在行政层面强力推进的同时,我省进一步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资,省级水利投资2010年达40多亿元;二是组建山西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40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建立以煤补水机制,3年共征收水资源费50多亿元,80%用于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四是全省发展民营水保大户5000户,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三年来,全省累计投入水利资金380亿元,为“十五”期间年均投资4倍以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2月24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