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谱写新玉树建设的崭新篇章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发生7.1级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玉树地区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危急时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挥下,全省水利系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防灾害、抢供水、保供电的抢险救灾战斗,夺取了水利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玉树抗震救灾难度之大、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史所罕见。在紧要关头,水利部党组迅速作出部署,紧急动员全国水利系统支援灾区,刘宁副部长地震当天赶到灾区,水利部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防办、长江委、部有关司局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参加抢险救援的全体同志,克服高原缺氧和风雪交加的恶劣气候,迎着余震,不畏艰险,连续作战,辗转于震区之间,奔波于废墟之上,用心血与汗水诠释着水利为民的誓言,深刻演绎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充分彰显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在此,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向大力支援玉树抗震救灾的国家防总、水利部的领导和专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踊跃为灾区提供无私援助和爱心捐款的全国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玉树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有效控制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为防止震后次生灾害发生,确保水库安全,青海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积极会同水利部专家组,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查勘险情,精心研判,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制定并审查通过了禅古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方案。震后第5天,禅古电站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成为灾区应急抢险恢复重建的第一项基础设施项目。震后21天完成了第一阶段加固任务,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全力推进震损防洪工程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巴塘河、扎西科河和赛马场过渡安置点临时防洪工程、9条排洪沟道主体工程在今年主汛期前全部建成,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效益。
二、全面实现了应急供水全覆盖
面对供水设施完全震毁,灾区群众缺水的严峻形势,积极请求水利部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分片做好移动应急供水。在科学比选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供水抢修方案,迅速组织13支水利应急抢险队全力抢修和新建供水设施,震后第3天,抢通了原自来水厂主水源,结古镇供水管网基本恢复通水,震后第15天,玉树县结古镇11个片区临时应急供水点和8个乡镇主要临时应急供工程全部抢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全力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用电需求
玉树没有国家大电网,用电主要靠小水电和农网支撑,在水利部的支持下,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青海水电集团公司、青海电力公司、黄河水电公司、湖南省水利厅电力应急抢险小分队等1000多名抢险人员,全力投入线路抢修、电站机组检修的紧张工作中。震后17个小时,结古镇主城区首条10千伏线路抢通,震后第7天,结古镇受损严重的10条高压输电线路全部投入运行,重要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各临时安置点陆续恢复供电。
四、及时启动了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科学、依法、统一的总要求,提前谋划水利灾后重建,在全省各行业率先完成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水利专项规划》,并于5月5日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同时,先期开工建设并完成了15项应急水利工程,确保了玉树灾区防洪和供水安全。
当前,玉树抗震救灾已全面进入灾后重建的新阶段,我们将勇敢地承担起交织着光荣与责任、凝聚着希望与托付的历史重任,以“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雄心壮志,投身重建,主动作为,全力实施国务院批复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水利重建内容,谱写新玉树建设的崭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