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改革增活力 管理服务上水平
一、适应发展要求,必须深化改革
虞山镇是全国“十强镇”,在区域调整中,由八个乡镇合并而成,水利站也由原八个水利站合并成一个水利站。我站拥有三家站办企业,事业在编职工64名,企业用工250名,事业退休人员71名。合并后的水利站虽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财政只解决事业编制每人每年5000元,不足部分需要通过经营创收解决。因此往往注重工程建设,弱化了公共服务;注重生产经营,弱化了社会服务;注重单位效益,弱化了社会效益。同时,在单位内部,存在事企不分、职工收入不平衡、管理难度大、存在廉政风险等问题,深化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
二、坚持公益方向,落实改革方案
常熟市政府和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基层水利站建设,把乡镇水利站改革列入政府乡镇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市水利局的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稳步推进。从强化基层水利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水利站的长远发展出发,制定出台了《常熟市水利站改革实施方案》,把乡镇水利站作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明确乡镇水利站公益性服务和指导的基本职能,积极落实市财政的保障政策,为乡镇水利站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根据方案,我站被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人员经费和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三、积极有序,实施改革方案
按照改革实施方案,我站改革主要完成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定编定岗定员。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依据我镇区域面积、人口、河道、联圩情况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核定我站编制数为34名。二是妥善分流富余人员。改革中我站涉及事业性质的分流人员30名,企业性质的人员250名。我们对人员的进退去留做到政策、标准、程序、结果“四公开”。对事业性质的人员,按照核定的岗位职责实行竞争上岗;对企业性质的人员,严格按照政策,妥善安置到转制企业中,实现了平稳过渡。三是分类处置站办企业。对三家站办企业先后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了资产审计评估,研究制定了改制方案,并通过苏州产交所挂牌公示,实施公开转让。四是全额上交结余资金。改革后,对现有站上结余经费和企业转制款在支付改革成本后全额上划市财政,确保了财政管理体制转轨到位。
四、改革焕发活力,管理服务上水平
改革后,新体制、新机制充分激发了水利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得水利站焕发出新的活力。两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坚持规划先行,增加政府投入,每年投入全镇水利建设管理资金超2000万元。一是以建设安全水利为抓手,主要开展农村河道疏浚管理、闸站涵洞改造、圩区标准化治理,显著增强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当年完成农村河道疏浚62条,加高加固圩堤3.5公里,新建圩堤护岸3.5公里、排涝站3座。二是以建设生态水利为抓手,主要配合抓好镇域湖泊生态修复治理,加强农村河道的保洁管理,每年投入河道保洁经费156万元,配备保洁人员150名,加强了河道的日常管理,维护了河湖生态健康。三是以建设民生水利为抓手,全力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今年完成26座农村不安全因素桥梁的更新改造,完成农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500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以强化涉水事务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以最严格的手段,强化水资源日常管理,确保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五是以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为抓手,注重抓好学教工作,加强单位制度建设,规范各项管理,确保大家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全面提升了水利良好形象,我站多次荣获常熟市为农服务先进单位。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加倍努力,争创新的工作业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