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励精图治谋发展 继往开来谱新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一席谈

2010-12-23

  过去的5年,是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5年,也是治江工作成效显著的5年。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指导,努力践行新时期治江思路,大力实施长江水利发展战略,有效应对了流域自然灾害,谱写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新篇章,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治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治江思路不断完善,长江水利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治江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积极践行并不断完善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时期长江水利发展战略,明确了当前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左右的时候长江水利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步骤、重点和举措。长江水利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治江思路的具体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流域各区域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防汛抗旱成效显著,抢险救灾屡建奇功。我们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充分发挥长江防总和流域机构的重要作用,有效应对了2006年汉江秋汛、2008年滁河大水、2010年区域性大洪水,以及频繁发生的台风和山洪泥石流灾害。扎实做好抗旱工作,2007年首次实现了川渝跨省调水;2009年为缓解中下游旱情,对三峡水库等大型水电站实施应急调度;2010年有效应对了西南大旱。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成功应对了2008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圆满完成了“5·12”四川汶川、“4·14”青海玉树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和“8·8”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的各项任务,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长江委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组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长流规修编圆满完成,规划基础工作成果丰硕。我们重点加强了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为主的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新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查待批,一大批干流各河段及主要支流、重要地区的专业、专项规划完成或启动,形成了以流域综合规划为龙头、专业规划为骨干、专项规划为补充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为水利长远发展提供了依据,为增加水利投资创造了必要条件。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投入再创新高。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并成功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丹江口大坝加高已实现坝项全线贯通。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多次经受洪水考验,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陆水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等全面完成,水布垭、皂市、彭水、构皮滩等一批大型水电工程相继完工,西藏旁多、江西峡江、贵州黔中、四川亭子口、锦屏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建设等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长江流域(片)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为历次五年计划之最。

  水行政管理实现重大突破,依法治江不断强化。贯彻落实新水法和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治水和依法行政。《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相继出台,《长江法》等立法研究有效推进。实施了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制度,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查制度,认真落实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在七大流域机构率先实行“窗口式”服务,5年累计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230余项、办结1170余项。积极推行综合执法试点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查处了一系列水事违法案件。成功调处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鄂豫丹江荆紫关等水事纠纷,维护了省际边界的和谐稳定。不断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江河道采砂的混乱局面。

  水土资源保护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我们加强了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提出了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澜沧江、丹江口水库水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开展了省界缓冲区的确界和立碑工作,基本建成了覆盖长江流域主要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对流域水污染事件启动了应急响应。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对渔业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加强了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先后启动实施了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平方公里,累计达29.9万平方公里,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治江科技硕果累累,对外交流合作盛况空前。我们始终坚持科技立委和技术创新,开展了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等一系列治江重大课题研究。成功组织江源考察活动,为深入开展江源地区水资源相关问题研究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申报争取水利部“948”、科技部“863”等各类项目100多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3项。科技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条件不断改善。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江118个中央水文报汛站在全国率先实现自动报汛,被誉为我国水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长江论坛。

  委内改革逐步深化,自身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我们着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政事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并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委机关通过新“三定”做到了职责清晰,管理高效,服务有方;委属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委属企业积极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加强管理,开拓市场,努力做大做强。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治江高级人才计划。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委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和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回顾“十一五”,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流域群众的迫切需求,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坚持科学治江,着力抓好科技支撑这个关键;必须坚持治江工作与自身建设齐抓共管,实现治江事业和长江委改革发展和谐共进。

  展望“十二五”,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十二五”长江水利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