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好河流代言人将治黄事业推向新阶段——访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 |
|
2010-12-23 |
2010年与2011年交替之际,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不啻为一个历史的节点。黄河是怎样走过“十一五”的?又将以怎样的身姿迈向“十二五”?未来的黄河将以怎样的景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2010年岁末,本报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
记者:请您简要为我们梳理一下“十一五”期间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进程的脉络。
李国英:“十一五”时期,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黄委积极践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和民生水利发展要求,坚持科学治河、依法治河、团结治河,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己任,努力工作,不懈进取,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和连年不断流,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针对黄河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构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体系,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治河实践。多措并举夺取流域防汛、防凌与抗旱的全面胜利;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与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11年不断流,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遏制了流域生态恶化趋势;进行了9年12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了4000立方米每秒;构筑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先粗后细”、小北干流放淤“淤粗排细”、小浪底等干流水库“拦粗泄细”治理粗泥沙的三道防线;积极推进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黄河南岸标准化堤防基本建成,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进展顺利,堤防工程防洪能力大幅度增强;科研与前期工作成果丰硕,“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工程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一批数学模拟系统和水库、河道实体模型投入运用,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治黄实践与探索,我们从中会得到哪些经验与体会?
李国英:首先,必须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要求与黄河存在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研究探索新的治河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形势下,黄河向何处去,用什么样的标准检验和评价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迫切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的要求,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结合黄河的实际,确立治河新理念,以此来指导新时期的治河实践,只有这样,黄委才能当好黄河代言人,进而在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中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其次,必须继承创新,勇于实践。在新的形势下,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要使治黄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必须在注重继承、吸收前人实践经验和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推进理论、技术、体制等覆盖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使各项工作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惟有如此,才能面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五年来的治河实践充分表明,从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实现黄河连年不断流,到黄河调水调沙及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从多举措拦截粗泥沙,到构建水沙调控体系,每一项重大治河成果的取得,无不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撑上。面对全新的形势、复杂的情况和艰巨的任务,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治河之路。
第四,必须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干事业。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是引领事业发展进步最有效的“通行证”。五年来,无论是在情况复杂、战线漫长的调水调沙试验战场,还是在迎风斗雪、风餐露宿的标准化堤防建设工地,无论是冲锋在滚滚洪流、测报一线的水文尖兵,还是投身在殚精竭虑、攻关征途中的科研工作者,广大黄河职工正是在“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激励下,为了治黄事业,顽强拼搏,矢志不渝,勇于战胜重重困难,才实现了一次次创新和跨越。
近年来,随着对黄河的认识逐步深化,我们提出了“四个重点转向”的新目标:把黄河洪水泥沙管理的重点转向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把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重点转向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把水资源保护的重点转向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把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的重点转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并在继续抓好黄河治理开发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流域管理,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治理开发措施取得预期效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重点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强调更加注重河流自然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作用对河流的影响,更加注重通过着力加强管理措施来实现河流治理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记者:回顾总结“十一五”是为了更好走向“十二五”,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门槛,请您为我们展望一下未来五年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前景与思路。
李国英:“十二五”期间,黄河水利委员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和民生水利治水新思路,坚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不动摇,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流域管理,在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求取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对于黄委来讲,下一步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崭新格局也将由此开启。黄委将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为主线,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好头、起好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
|
作者:王红育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