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淮河早日成为安澜之河——访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
——访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

2010-12-23

  记者:“十一五”期间淮委在淮河流域重点解决流域防洪饮水安全等问题上,做了哪些工作?

  钱敏:“十一五”期间,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淮河流域重点解决流域防洪减灾、饮水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的“水”问题。按照“以人为本”和“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的规划建设目标;大幅度提升了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完成了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淮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稳步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三条红线”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联防工作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强水法制建设,水利行政许可工作稳步推进,科技与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十一五”期间,淮委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继续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目前淮河干流中游淮北大堤防洪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的防洪标准已达100年一遇,沂沭泗河中下游地区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坚持以给洪水出路为指导思想,解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继续整治干支流河道、加固堤防,巩固和扩大中下游河道的排洪能力,新建设了燕山水库、出山店、白莲崖和庄里水库,新增防洪水库总库容16亿立方米。完成88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重点易涝洼地除涝标准达3~5年一遇,其中里下河地区除涝标准达5~10年一遇。城市防洪、海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与防洪工程体系相配套的防洪指挥调度管理体系。

  记者:“十一五”期间淮委是如何解决淮河流域民生水利建设和促进流域水生态系统改善的?

  钱敏:“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民生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着力解决流域城乡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到2010年底,基本可完成27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城市供水能力70亿立方米,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水质明显好转,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保证了流域城乡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以建立节水型社会为重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强水资源开发,合理配置水资源,积极探索和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以水权和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跨流域调水等水资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推广、中水利用等节水工作力度。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促进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的改善。淮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十一五”期间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全流域共建成25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形成处理能力约965万吨/日,全流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健全水质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快速应急监测能力,建立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全面遏止水生态系统的恶化趋势,保障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生态用水;“十一五”期间淮河干流未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坚持防治水土流失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大面积生态修复,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增加植被,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和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加强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灌区节水和改造、农村小水电建设,拓宽水利建设投资来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记者:淮委在“十一五”期间是如何强化流域水管理工作的?

  钱敏:“十一五”期间淮委不断强化流域水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流域管理基础设施等水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水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流域水管理模式;强化淮河流域立法研究工作,切实提升流域依法执政措施和手段;重视和加强与流域水利长远发展相关的基础工作和重大问题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流域水利管理和科技水平,维护正常的水事开发利用与管理秩序,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进行。积极探索、深化和加强水利体制改革,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探索水权交易市场和用户民主协商机制,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水利任务至关重要,淮委又将如何书写这崭新的一页?

  钱敏: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高度重视,是推动和完成“十一五”治淮工作的根本保证,2010年6月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为治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也为“十二五”期间的治淮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科学决策、建管并重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好流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护问题,着力改善民生,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让淮河早日成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为造福淮河两岸人民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杜红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