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谱写松辽流域管理新篇章——访松辽水利委员会主任党连文

2010-12-23

  “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开局在即。日前,松辽水利委员会主任党连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十一五”时期松辽流域管理的思路、成功经验及体会,展望“十二五”流域管理工作。
  党连文说,“十一五”期间松辽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民生水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流域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推动建立并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党连文重点从三个方面回顾了“十一五”流域管理工作:在洪水管理方面,主要侧重于流域防洪能力的时空合理配置、为超标准洪水安排出路、流域洪水测报、干支流防洪骨干工程洪水调度、区域抗洪关系协调,努力提高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能力;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以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和保护为重点,加快构建“东水中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严格水资源管理,采取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水资源状态监控等方式,通过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权制度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流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保护河流的水文、地质、生态三大基本功能作为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通过河流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界定、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纳污能力确定、河流水质监测等工作,维护河流生态环境,通过推动东北黑土区和西辽河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维系自然生态平衡及其正常演化,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松辽委通过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节约保护以及防治水害等方面的不懈探索与创新实践,推动松辽流域水利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总结“十一五”期间流域管理工作主要经验和体会,党连文指出:一是必须把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作为流域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贯穿于流域管理工作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和目标要求,体现在流域水利工程建设、防洪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中,优先安排和大力推进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全力推进流域水利事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二是必须把坚持流域民主协商机制作为流域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紧密结合流域实际,统筹兼顾涉水与涉河的各项事务、各方利益,统筹兼顾洪水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流功能区管理和陆地水生态环境保护,把流域民主协商机制有效应用于规划编制、洪水调度、水量分配、水功能区管理等流域管理具体工作中,使决策执行和民主协商实现高度统一,促进流域水利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三是必须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加快推进流域水利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走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利发展的道路,不断强化现代化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在做好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自主研发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积极开展流域管理各类信息系统、软件研发和重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等工作,以管理手段现代化推进流域管理现代化。
  “松辽流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否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流域管理工作责任重于山。”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起点,展望“十二五”流域管理工作,党连文表示,松辽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指导,以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为主线,围绕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大局,适应流域水资源条件新变化,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新需求,坚持流域“三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三个统筹,努力保障三个安全。一是统筹好防洪安全与洪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大力推进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科学实施洪水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二是统筹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解决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水资源供需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统筹好江河资源开发与河流基本功能保护的关系,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努力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障流域生态安全。
  党连文指出,为完成好流域管理工作,松辽委将以规划编制及其实施和水行政许可严格执行作为切入点,提高流域科学管理能力;以流域民主协商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提高流域管理决策的公平性和执行力;以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强化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履行流域管理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2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