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乡张南湾水库彩旗猎猎,鼓乐阵阵,祖祖辈辈盼水的环县老区人民,终于盼来了他们的好日子: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主管线宣告正式通水。“今日开出幸福泉,农民用水心里甜。惠民政策到乡间,个个喜得笑开颜。清清水甜又满,还能浇上蔬菜园……”村民赵晓峰用顺口溜来形容这一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截至目前,其他支管线和附属配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将于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环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北部,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人口35.1万。环县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环县自古是一个“山童水劣,世罕渔樵,秋早春迟,风高土燥”的偏僻地域,不足400毫米的降雨量和高达2000毫米的蒸发量,使这里十年九旱。“走过古萧关,吃水比油难,宁愿给炒面,不给水半碗”,水比油贵是环县缺水真实的写照,也道出了环县山区人民饮水的艰辛。
环县人民的饮水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6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就解决环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2008年7月13日,温总理再次批示:“甘肃省政府认真研究解决环县北部山区群众饮水问题。”水利部、省水利厅多次派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8年11月,经国务院审查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并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
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是甘肃省庆阳市一项重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庆阳市首次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建设一启动就进入了高潮,每天有数万名群众、几千名技工和干部、几千台各种车辆奋战在环县北部的战场上……建设者不辞辛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为的就是让环县老区人民尽快吃上甘甜的水。
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多次派专家组、督查组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设立了旬报制度。甘肃省水利厅始终要求各参建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的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庆阳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庆阳市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建设管理局,承担扬黄续建工程的具体建设工作,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和生产安全负总责。2009年7月,庆阳市政府与环县政府签订了《工程征地补偿安置目标管理责任书》,决定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由环县人民政府包干完成,建立了“三落实六到位”的工作机制,多方联动,积极协作,确保了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扬黄续建工程建设管理局干部职工分组坚守岗位,深入实地,现场踏勘,查缺补漏,优化方案,出台了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建设、监理单位管理等5个考核办法,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卡脖子”隧洞工程,增设施工旁洞,全力抢工期、赶进度、抓质量、保安全,同时细化工作措施,夯实安全基础。各参建单位精心施工,一丝不苟,跟踪检查、检验。许多项目部的技术人员从开挖渠道开始,就和施工人员一直战斗在施工现场,边开挖,边压垫,边检验。针对扬黄续建工程战线长、分布零散、地形条件复杂等实际情况,制定了《扬黄续建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细则》《隧洞工程塌方事故应急预案》《高边坡(高排架)施工预防坍塌预案》《安全事故发生后处理程序》等一系列方案。
扬黄续建工程这支建设大军自工程开工进入环县后,因陋就简,搭起帐篷,住进地窝和窑洞。他们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不适应,还要面对风雪交加、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他们顶风沙,冒酷暑,斗严寒,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全力奋战在施工一线。
“今年被定为工程建设攻坚年,我局以‘质量为本、安全为天’为方针,以创建‘安全生产年’为主线,建设‘样板工程’为核心,按照全局动员、全力攻坚、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狠抓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确保了主管线的正式通水和支管线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扬黄续建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折武煦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