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广东乐昌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仪式在韶关市乐昌武江河畔举行。这标志着粤北地区“两年一小灾,四年一大灾”的历史将彻底结束,从而使北江流域防洪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上蓄、中防、下泄”的防洪减灾体系。
两年多来,全体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比奉献,坚持“五加二”“白加黑”,连续两个春节不停工,攻坚克难,创下一个个纪录,确保了工程质量,以辛勤的劳动实现了枢纽建设的各个时间节点目标,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解武江水之围 圆半世纪之梦
乐昌峡水利枢纽位于北江流域的一级支流——武江乐昌峡河段。历史上的武江洪水以频繁凶猛、峰高量大著称。长期以来,由于武江韶关段上游没有防洪控制性工程,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不高,致使韶关市防洪标准仅达到20年一遇,乐昌市仅达到10年一遇。加上沿江地势相对较低,频发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市及沿江地区的防洪安全。特别是2006年韶关市遭受强台风“碧利斯”引发的超500年一遇特大洪水袭击,京广铁路大动脉乐昌段因被水淹没而被迫中断,乐昌市区沦为一片泽国,最深处达6~9米。80多万人受灾,59人被吞噬,100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2亿元,给粤北地区经济社会以巨大打击。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2007年4月,国务院批复珠江流域防洪规划,乐昌峡水利枢纽被列入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北江中上游防洪枢纽工程。2008年1月9日,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为粤北大地筑起一道新的防洪铁臂。
攻坚克难创纪录 多措并举保质量
“工程经得起检验,关键是质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视察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说。
为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将工作重心前移,对每项工程和每个重点工序进行现场指挥、深入研究,与参建单位共同谋对策,定措施。
乐昌峡水利枢纽地处深山峡谷,大坝坝肩高边坡开挖、大坝混凝土在高温差条件下浇筑的温控措施等都是土建施工的最大难题。
大坝左岸高陡边坡开挖高度达295米,右岸开挖高度达215米。“其开挖高度创下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纪录,是乐昌峡水利枢纽施工的头号难题。”广东省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乐昌峡拦河坝项目副经理郑明介绍说。由于山体陡峭,场地狭窄,土石方运输困难,为此,施工单位配备100多台精良的开挖设备,垂直分层,多个工作面同时开挖,土石方采取垂直接力运输的方案。通过左岸7个甩渣平台和右岸5个甩渣平台,将开挖的土石方由高处一级一级往下甩,直至山脚,然后由20吨载重自卸车通过坝区施工道路运至弃渣场。为了节省上下山的时间,工作人员在工作面上就餐,设备在工作面上加油和检修,从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30万立方土石方挖运任务。
大坝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具有体积大、水化热大等特点,极易引起大坝开裂,造成质量事故。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是防止大坝开裂、确保大坝质量的根本措施。而大坝混凝土的施工要跨越不同季节,温差较大。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开会研究,并在多次咨询国内有关科研部门和知名专家后,制定了一系列如混凝土加冰拌和、大坝舱面喷雾降温、大坝预埋冷水管通水冷却、每天避开下午1时至4时高温时段施工等温控防裂措施,保证了工程正常有序进行。据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介绍,乐昌峡水利枢纽大坝温控措施创下该省同类工程建设中温控力度最大、措施最齐全的纪录。
大坝5孔闸门按常态需要安装5个半月时间,而施工单位通过施工方式、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只用了55天就抢先完成,创造了广东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总指挥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打破过去质量检测由施工单位和业主共同检测的惯例,实行百分百由第三方质量检测制度,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这在广东水利工程建设史中尚属首次,并取得良好效果。
两年多来,总指挥部组织完成了大坝整体水工模型、施工导流、闸门流激振动等10多项近百次试验研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碰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日后运行调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另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通过采取“防、挡、治、绿”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使枢纽建设对武江鱼类影响降至最低,电站采用表层取水,降低尾水与天然河水温差,投资1500万元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人工养殖鱼苗回放武江,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以人为本巧安置 人水和谐谱新篇
在坪石莲塘移民集中安置小区,记者走进移民邓红辉120平方米的新居,只见新居干净整洁,液晶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当时按照自己旧房折价后,与现在的新房价格就差几万元,补了差价后就住进现在的新房,感到很舒适、很开心。”邓红辉说。
乐昌峡水利枢纽蓄水后淹没土地1.5万多亩,涉及移民6400多人。广东省政府决定由乐昌市政府按照“资金、任务”双包干模式承担移民安置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乐昌市按照移民规划,充分以移民意愿为基础,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公平公正分房,使得移民群众心服口服,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据坪石移民办副主任李水岭介绍,为了让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乐昌市移民部门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移民群众的各种意愿和不同需求,让移民住得舒心、安心、放心。
乐昌峡水利枢纽移民安置还创新管理手段,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引入监督评估机制,聘请第三方进行全程监督,有效处理各种矛盾,监控移民资金使用,保障移民权益。
提升粤北防洪能力 惠及珠江三角洲
乐昌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北江流域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上蓄、中防、下泄”的防洪减灾体系,使整个北江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工程建成后,可将乐昌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与浈江湾头水利枢纽联合调度,可将韶关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而乐昌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调度运用得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北江大堤的防洪压力,对捍卫珠江三角洲防洪安全也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广东省水利厅将在韶关建设北江上游防洪调度中心,对乐昌峡水利枢纽、湾头水利枢纽等进行防洪调度,项目将于近期动工建设。
随着乐昌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的完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不久将在武江大山深处徐徐显现,广东水利建设史上又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