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问题作出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水利大省,安徽如何抢抓难得历史机遇,全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
王三运表示,这次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充分表明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表明中央对加强水利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决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充分阐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兴水的工作任务,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三运指出,安徽是水利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全省持续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构建了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仍然是基本省情,旱涝灾害仍然是全省人民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突出瓶颈,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任务艰巨,必须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王三运强调,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着力在“三个把握、三个提升”上下更大的力气,加快推进安徽水利的科学发展。
一是把握战略性要求和阶段性特征,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一代代人为之而奋斗不息。新时期的水利建设,是与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建立更加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是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水利建设的战略性地位。要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认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当前的水利建设,使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富有时代性,体现创造性,从而把中央的战略思想、战略举措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二是把握基础性要求和综合性特征,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夯实这个基础,关键要按照水的客观规律要求,坚持流域与区域统筹规划,城乡水利协调发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推进,不断提升现代水利系统性、综合性功能效益。要突出水利的综合性特征,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统筹防洪、排涝、抗旱、治污,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水利保障体系。针对近年来旱涝频发的问题,要在巩固大江大河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更加重视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规划建设,更加重视农业抗旱能力建设。同时,针对近期部分地区暴露出的城市内涝问题,进一步把城市防洪工程、供排水管网规划建设摆上紧要日程,作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一件大事来抓。
三是把握公益性要求和社会性特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水利的战略性、基础性,也决定了越来越突出的公益性,决定着政府要首当其责。要大幅度增长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尽快研究出台提取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细则。在发挥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水利的新机制、新办法,采取有效的政策激励扶持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向水利。
王三运最后表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安徽人民的强烈愿望。安徽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水利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奋力谱写“以水兴皖、以水富民”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