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湖南省委1号文件奏响了全面加快湖南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要求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作为水利大省和水资源大省,湖南将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全面推动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记者日前采访了湖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军勇。
戴军勇指出,湖南是水利大省、水资源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治水兴湘,全省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水情仍然是全省重要省情,水患仍然是全省心腹大患,季节性缺水和局部水质差仍然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湖南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仍然是关系到水利长远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戴军勇强调,要以全新的认识把握机遇,以坚定的信心应对挑战,以创新的精神加快发展,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增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政治大局、宏观全局的高度,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像加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建设一样加强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全面推动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大力推进安全水利。首先要攻克防洪薄弱环节,确保防洪安全。要坚持兴水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加强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一湖四水防洪减灾体系。一是加快洞庭湖治理,二是加快病险水库治理,三是加快四水流域控制性防洪工程建设,四是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五是加强水文气象基础建设,六是加强洪水调度。
大力推进民生水利。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和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民生水利新发展,不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水利。要走符合湖南实际的生态水利发展之路,让生态水利成为“绿色湖南”“生态湖南”的新名片。一是加强水生态保护建设。二是加快全省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村水电建设,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农村水电配套改造。
戴军勇要求,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确保全省水利改革发展任务的全面实现。
一是科学规划。围绕全省新时期水利发展总体目标和任务,着力抓好水利中长期规划和“十二五”水利规划编制。以前期工作为重点,逐步完善全省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突出水利规划对水利建设、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二是加大投入。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湖南全面完成26大类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需要投入水利资金1471亿元。要以建立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为突破口,抓紧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水利建设融资机制和农民兴修水利激励机制,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保证中央投入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三是强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四项制度”。从今年起,湖南已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以尽快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加强和改善招标投标管理,建立水利工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推进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建立水利工程养护机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推进改革。按照《湖南省水利改革试点方案》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五项改革,即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改革。特别是在湘江流域管理、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乡镇水管站建设和水价改革等方面要有创新,有突破,力争3年出成果、5年见成效。通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最终要全面构建“六大体系”,即洞庭湖和四水流域防洪保安体系、城乡统筹饮水安全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水利保障体系、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水资源水环境生态体系、廉洁高效的水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引领水利发展的技术人才支撑体系,争取5到10年内实现“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