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宝东 罗兆军
资金难筹集历来是农建发展的瓶颈。辽宁各地今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广开渠道,多方融资,千方百计增加农建资金投入,破解农建投入不足难题。
一是落实1号文件,投入增幅加大。葫芦岛市本级农建以奖代补资金由2010年的3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同比增加67%。沈阳市东陵区落实土地出让金收益部分2.7亿元,用于大浑南生态水系建设。
二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林业、水利等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抚顺市实行了涉农资金打捆使用、共享成果。丹东市在“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方案中,全市以奖代补资金增加到220万元,考核过程中建立百分考核制度,增加了对乡镇的考核和评优条件。朝阳市政府“十二五”期间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精品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县(市、区)奖励资金。台安县通过推行农建“一事一议”提高全县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兵山市锁龙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650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25万元,村自筹625万元。
四是运用多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营口市鲅鱼圈区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循环水系、建设四条绿色河畔走廊,对红海河、二道河、沙河、熊岳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在河道整治建设中,鲅鱼圈区大胆采取银行贷款、BT等融资方式,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有效地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河流水系建设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今秋至明春,辽宁还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民生水利工程这个突破点,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继续增加投入和吸纳社会资金建设和改善防洪薄弱环节、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排体系、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全省防洪抗灾、供水保障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辽宁省政府确定,2012年年底前,辽河干流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彻底摘掉辽河重度污染的帽子。10月26日,辽宁省要求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利用今冬明春,完成辽河支流排污口清污、河道垃圾处理机阻水障碍物清除工作。同时,加大领导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在厅直单位抽调112人,组成28个工作组,对辽河27条支流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省水利厅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6个水源工程建设推进组,于10月18—25日深入到全省滴灌节水农业项目区施工现场,全面检查、督促加快水源工程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