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在多年来与洪旱灾害交锋的过程中,在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中国特色 防汛抗旱道路的探索中,规范有序、依法防控成为其中不变的基本准则,也是保证防汛抗旱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的一个法宝。依法防控是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的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法治政府的真正内涵。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 成,在处理社会活动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法,才能形成规范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防汛抗旱救灾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依照当前水法律法规制度,把防汛抗旱法律法规 制度规定贯穿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始末,遵循法治的轨迹,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依法防控是取得防汛抗旱胜利的制度保障。“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 开展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对党员干部依法办事提出明确要求。10年来,我们大力加强防汛抗旱法规制度建设,从防汛条例的修订到抗旱条例的出台,从水文条例 的施行到太湖条例的颁布,以及《全国抗旱规划》《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管理办法》《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形成了现今比较 完善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防汛部门严格依据出台的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有力有序开展防汛抗旱工作,依法规范防控程序和防控行为,为我们最终战胜旱涝灾害提供了有力保证。
依法防控是规范防汛抗旱行为的有效手段。防汛抗旱救灾是一个时间紧、头绪多、任务重、涉及面广的工作,从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根本宗旨出发,为了群众的安全,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有关社会经济活动和群体个体行为,避免更大程度的灾难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10年,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我国的气候变化出现新特点,水旱灾害发生新情况,防控工作呈现新形势,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们应如何牢牢把握依法防控的基本准则,加强防汛抗旱的制度建设,减轻损失,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把握依法防控的基本准则,就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防汛抗旱过程中,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与之相对应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也要配套完全。目前,我们 要进一步加强抗旱条例、台风防御工作意见等法规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各地抓紧制订配套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文件。要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根据实际情况 对预案进行优化修订,提高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牢牢把握依法防控的基本准则,就要严格落实现有规章制度。“法律必须信仰,否则形 同虚设”。防汛工作者应该带头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对重点工作提前安排部署,落实好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狠抓各项工作的完成,各成员单位 要建立好各个层面的责任体系,确保一方平安。
牢牢把握依法防控的基本准则,就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纲纪严明,执法如山”。要严格执 法,汛前加大巡堤检查频次,一旦发现疑点,行动迅速,主动出击,争取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强化防汛抗旱督察工作,抓紧制定出台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各地要 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牢牢把握依法防控的基本准则,就要大力宣传防汛抗旱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水法律法规环境,是唤起民众广泛参与防汛抗旱的重要途径。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加大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水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
社会管理靠法制,防汛抗旱当先行。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牢记规范有序、依法防控的基本准则,继续探索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地位相匹配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发展之路,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