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抗旱事关重大,尤其如此。我国气候条件特殊,各地洪旱灾害或大或小,或早或晚,总体上可以说总是会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复杂艰巨的防汛抗旱任务,以防为主,常备不懈,是把握防汛抗旱工作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是走中国特色防汛抗旱道路、不断夺取防汛抗旱减灾新胜利必须牢记并始终秉持的重要理念。
以防为主,就是早谋划、早准备、早投入,聚力量固本培元。常备不懈,就是不放松、不懈怠、不大意,鼓斗志连续作战。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重要理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用于防汛抗旱客观实践形成的科学理念,是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战略思维。
近十年来,在以防为主、常备不懈重要理念指引下,各级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2010年,旱涝急转的湖南麻阳县溪河水位骤然涨至百年一遇,兴隆湾村根据新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的预警短信,迅速将危险区237人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受灾严重的江西省充分发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所建小泵站、小机井、小陂坝等工程的作用,使灌区早稻栽种率达到95%以上,凸显了巨大的减灾效益。放眼全国,小到村组,大到流域,无数实例千百次地验证了以防为主、常备不懈重要理念的正确性。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防洪设施弱、病险水库多、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难、抗旱能力不足等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决不能麻痹大意,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存有丝毫懈怠,要继续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重要理念,认真细致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要着力完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灌区、河道等工程性措施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组织实施抗旱调水的重要基石,必须下大力气加以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其防洪抗旱减灾的作用。同时,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提高对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要完善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要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与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
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要提前动员,提前部署,各项防御措施要提前到位。时间就是生命,防汛抗旱的准备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各地不仅要抓住汛期到来前的有限时间早动手、早打算,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程到位、队伍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还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必要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最大程度地确保有备无患。
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要不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水旱灾害来临时,受灾群众是否具有强烈的防灾避灾意识,是否具备足够的自救互救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要想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地各部门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演练,培养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只有把平时工作做足做够,灾害来临时才能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以防为主、常备不懈,是长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一条成功经验。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各种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千方百计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