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凌晨2时,长江1号洪峰抵达三峡大坝,流量高达5.6万立方米每秒,创今年汛期来水新高。至7日20时,三峡入库流量已退至4.53万立方米每秒,标志着本次洪峰已平稳通过三峡库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挥拦洪削峰作用,控制下泄流量,大大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6月底至7月初,长江上游流域连续遭遇强降雨,形成2012年“1号洪峰”。洪峰在7日凌晨抵达三峡水库时,流量与水利部水文局、长江委水文局的预测值一致,为5.6万立方米每秒,为今年汛期以来最大入库流量。按照国家防总长江防总调度,此次洪峰抵达三峡水库时,三峡水库按约4万立方米每秒控制下泄,削减洪峰为1.6万立方米每秒,水库水位7日20时涨至152.19米。在此次拦洪削峰过程中,三峡水库有效发挥防洪功能,已拦蓄洪水约33亿立方米。7日中午,沙市、汉口、九江、安庆、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水文站点水位上涨,但未超过警戒水位。
据悉,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2010年汛期,洪峰大于3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出现5次,最大洪峰流量为7万立方米每秒。根据实时水情雨情,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对3次大于5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下泄流量均按4万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最高蓄洪水位达到161.02米,累计拦蓄洪量264.3亿立方米。其中,对于三峡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控制出库流量4万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流量40%以上,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沿江大部分河段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大大减轻了防汛压力。三峡水库已成为长江防洪的重要屏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防洪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