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出现了5次大于38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库洪水过程。其中7月20日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水70000立方米每秒,经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防洪方面:7月下旬,三峡水库出现入库流量70000和56000立方米每秒的复式洪水,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经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科学调度,控制三峡出库流量4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削减洪峰流量43%,调洪最高水位达到161.01米,拦蓄水量90亿立方米,降低荆江河段沙市水位2.8米,降低武汉河段水位1.0米左右,确保了水位不超过警戒水位,大大减轻了中下游堤防防守压力,从而减少10余万人上堤巡堤查险,减免上堤查险费用5500万元左右,估算长江三峡水库工程的防洪经济效益为266.3亿元。若本次三峡不拦蓄洪水,沙市最高水位将达44.8米,接近保证水位45米、城陵矶将达保证水位34.4米,汉口将达28.3米,超警戒1.0米,九江将达21.1米,超警戒1.1米,大通将达14.9米,超警戒0.5米,将形成仅次于1998年的严峻防洪形势。在航运方面:通过调度,及时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25000立方米每秒,使得滞留在三峡河段的500多条船只及时地疏散,保障了交通安全,维护了稳定。在发电方面:由于水库及时拦蓄洪水,在调洪期间,库水位一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最高达到160.01米,同时也增加了发电量,据初步统计,仅6、7月份,同期增加了15亿度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