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黄河国际论坛的主题——流域可持续发展及河流用水权保障,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在澳大利亚,我们称其为健康工作的河流。如何保障河流的用水权使流域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更好地平衡人类对河流的需求以及保证河流健康的自然环境需求。然而,这种平衡很难把握,尤其是像黄河这样防洪任务相对较重的河流。
一条河流,一方面需要建堤防工程,使人民免受洪水侵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建设,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实现这种平衡,要进一步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两种方案。我们不能在河流上任意建造工程,需要认识河流的一些天然特性;不能过度开发河流,因为过度开发意味着死亡。只有河流健康了,才能保障沿河人民的健康。如何更好地平衡两者关系,不仅对黄河、对中国来说是个难题,对当前的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黄河和墨累—达令河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流域面积相近,径流量稀少等。同时,存在水资源短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洪涝灾害相对脆弱等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一项新政策,即可购买水权。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和配置水资源。
我知道,在黄河流域及中国也进行了这种机制的转变,及水权转换理论的实践。这不仅意味着不同农户之间可以进行用水交易,同时促进水资源由低效利用转向高效利用,节约的水资源可以补偿生态,用来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水和谐。因此,水权转换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黄河流域成立中华保护黄河基金会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做河流基金工作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与政府、一些农业组织及沿河居民等建立平等、开放的对话交流平台。同时,和世界上其他流域的河流基金组织分享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据我所知,一些国际性的组织会评选国际治水先进奖项,奖项得主需要承担一些培训的项目,与不同国家交流知识,共享治水成功经验等。比如,黄河流域就有很多好的治水经验和技术,可以和世界上其他河流共享。
国际河流基金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我们的项目总监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可以说,我们是世界河流的代言人。一个人可以来自一个地方,一个团队的人就可以来自世界各地。而且,这些人又可以是不同的身份,工程师,环保人士等等。这样,对我们来说,会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并应对河流现在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治河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是资金。我们往往会通过与政府合作获得一些项目资助,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企业和慈善者的资助,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得为保护河流多做一些事情。
黄河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享有盛誉。先进的管理机制,专业的技能团队,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