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云南水利发展改革势头强劲、快速发展的一年,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和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扎实苦干,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立足省情、水情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着力破解百年一遇严重旱灾暴露出来的工程性缺水问题,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高到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及时制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的决定》,明确了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明确指出“富民强滇、必先兴水”,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兴水强滇”战略决定,细化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具体实施政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强化增加水利投入四大措施、加快推进水利发展八大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五大体制机制、加强水利服务四大能力建设,特别是明确了积极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做到财政预算对水利的投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明确了全省按土地出让总收入的5%计提专项水利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延长到2020年等一系列保障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创新水利发展五大体制机制,“十二五”期间完成县级以上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能资源开发与使用补偿机制,将水电站综合利用统一纳入全省水资源配置管理;明确了加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乡(镇)水利服务机构。
为确保“兴水强滇”战略中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云南省以省政府名义下发了《云南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计提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规定》,省政府召开了专题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以2010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333亿元为基数计提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可计提16亿元左右,其中省级统筹安排9亿元左右。同时,加强水利基金征收管理和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的政策也正在抓紧制定。2011年,全省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同比增33%以上。同时,切实加大水利融资力度。目前,省水投公司多渠道累计筹集水利建设资金127.04亿元,带动各类社会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70亿元。
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对实施“兴水强滇”战略专门进行了责任分解,把中央1号文件和“兴水强滇”战略决定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省级各部门和各州(市),明确了把贯彻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对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重点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监督检查机制。
为确保各项重点水利工程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实施2011年全省重点督查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的通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两个20项重要工作进行重点督查。
开好局,起好步 全省水利目标任务完成再创佳绩
加快推进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全省2007—2009年开工的35项工程,已有3项完成竣工验收,13项工程正抓紧工程收尾和竣工决算审计,其余工程已全部进入主体工程施工,进展顺利。2010年开工的42项骨干水源工程,临沧康家坝、安宁王家滩、华宁糯节河、巍山魏宝山等水库汛前全部达到或超过度汛坝体高程,确保了安全度汛。到12月底,已有40项工程全部进入主体工程施工。2011年开工的41项骨干水源工程,法人组建已完成,水、电、路、导流输水隧洞等施工准备工程已全面启动。同时,千方百计加大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批复。
不断夯实民生水利基础。在全面完成国家专项规划内27座大中型、415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基础上,全省积极推进14座规划外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有9座中央已下达投资计划启动除险加固。251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开工,2010年下达计划的144座水库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验收,2011年开工的107座水库正抓紧施工,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全面启动了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2011年的408项重点小(2)型和300项一般小(2)型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制定了《云南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安排、补助标准、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验收、建后管护、备案制度、监督检查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大饮水安全建设力度,解决了238.57万农村人口和48.2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中央下达全省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2012年4月底前可全面完成施工任务,同时,抓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建成45.62万项山区“五小水利”工程,解决和改善供水人口392万人;新增灌溉面积9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3万亩。大力推进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建设,今年将完成1800公里以上干支渠防渗建设任务。
不断加大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2011年,全省共有21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列入国家计划,项目总投资5.53亿元,已下达中央资金4.4亿元,省级配套资金0.8379亿元。在实际工作中,强化了前期工作的质量、项目管理和检查督促,建立了分片联系制度,抽调专人负责分片包干,实行全程管理,不定期派出检查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目前,21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2012年汛前可按要求完成主体建设任务。2011年度全省共有28个县列入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同意报州市水利部门组织完成初步审查,全省整体建设工作正按计划实施。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主要内容,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正在开展云南省“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方案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云南省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定报告》,全面启动县级以上行政断面水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开展了“三条红线”管理的流域试点和区域试点工作。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目前全省已有10个水源地被水利部纳入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大重要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深入实施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监测预报工作,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0平方公里,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6000平方公里。
水利改革管理持续深化。继续有序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坚持新建“五小水利”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同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落实“两项经费”为重点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全省有11个州(市)和96个县(市、区)组建了水务局或由水利局承担水务统一管理职能,占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74%。稳步推进水价改革,编制完成《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十二五”规划报告》,积极开展麒麟、沾益、文山、楚雄等县(市、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前期工作。实施质量兴水战略,强化水利安全生产、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基层水利站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有关政策。切实加快依法治水管水进程,加大水利立法力度,全力推进“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积极开展“云南省河道管理办法”、“云南省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立法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实现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继续抓好技术引进和科技推广,加强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012年云南水利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兴水强滇”战略,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围绕尽快解决工程性缺水严重问题,毫不松懈地继续做好水资源配置、农田水利和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紧扣为云南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长效保障机制,全面贯彻执行加快云南水利发展改革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监督考核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工作,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出增强基层水利行业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把云南水利跨越发展推向前进,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012年云南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确保完成水利投资220亿元,力争实现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试通水,新开工50座骨干水源工程(中型20座,重点小(1)型25座,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5座),新增库容3.7亿立方米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全面完成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改造中低产田地10万亩,解决250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00平方公里,新增及治理各类堤防长度600公里,完成干支渠防渗18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