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中央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水利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民生水利理念,切实履行流域机构职责,不断增强流域综合管理能力,扎实做好流域管理工作,奋力推进流域水利改革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学深吃透 准确把握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实质
松辽委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做到全面部署、不留死角,要求学深吃透、迅速落实,及时把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转化为流域管理的强大推动力和执行力。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学习交流会,组织收看了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会,积极参加了中央1号文件知识竞赛,在全委掀起了学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找准任务分解切入点,抓住任务落实立足点,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分工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多措并举 努力实现流域管理新跨越
2011年,松辽委以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流域水资源的功能定位和水利的重要作用,把加强流域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各项任务分工,流域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松辽委坚持把防洪薄弱环节作为流域防洪治理的重点,以解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积极推动了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堤防薄弱环节建设及重点城市防洪能力建设,组织对哈尔滨现状防洪能力进行了复核,加快推进了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应急工程建设。流域防汛抗旱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成立了辽河流域防汛抗旱协调领导小组。防汛抗旱工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印发了松花江防总、辽河防汛抗旱协调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松花江防总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制定了松花江洪水应急调度方案、胖头泡蓄滞洪区临时运用方案,开展了松花江防御洪水方案、尼尔基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调度方案编制工作。组织建成了松辽流域主要水库、堤防工程数据库,为防汛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2011年,松辽流域个别支流发生中等以上洪水,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松辽委提前部署,认真组织防汛检查,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定期组织防汛会商,先后4次派工作组赶赴西辽河等受灾现场,指导和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由于连续遭遇干旱,向海湿地缺水严重,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松辽委组织实施了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共为湿地补水6000万立方米,成功化解了向海湿地生态危机。
二是水资源管理实现突破。松辽委坚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协调省区开展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分解确认工作。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作为行政许可审批的前置条件,认真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严格限制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以优化流域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为目标,加快推进了吉林中部城市供水和辽西北供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水量分配工作,组织编制了松辽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项目任务书,启动了嫩江、吉林松花江、拉林河和东辽河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以嫩江流域和洮儿河流域为重点,以尼尔基、察尔森水库兴利调度为切入点,科学组织实施了流域水资源调度。加快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完成了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工作。
三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松辽委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理念,着力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功能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组织完成了松辽流域重要水功能区复核和确界立碑工作。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更加深入,组织地方水利、环保部门联合开展了水资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组织启动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保障建设工作。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开展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水生态保护研究取得成效,组织完成了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案例研究,开展了流域重要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估基础工作。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新成效,农发水保一期工程全面通过验收,继续组织实施了创建优质工程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组织完成了38个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和16项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东北黑土地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项目。
四是流域民生水利工作加快推进。松辽委坚持把民生水利理念贯彻于流域管理各个环节,积极推进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302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组织开展了辽河三江口地区省界堤防工程前期工作。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察尔森水库维修养护工程已完工,组织开展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研编制工作。嫩江右岸省界堤防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夯实基础 全力推动流域综合管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松辽委以增强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为目标,以规范程序和提高效率为宗旨,以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流域综合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社会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松辽委坚持把高效审批水行政许可作为强化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批准各类水行政许可69项。把增强法制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作为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基本准则,组织完成了松辽委行政执法职权和责任分解工作,组织开展了河道管理执法检查和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水事纠纷调处能力逐步增强,组织对52条省界河流水事矛盾纠纷进行了集中排查化解,积极推进了老虎山河水事纠纷调处工作。普法宣传不断深入,组织编制了松辽委水利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流域水利普查有序推进,组织完成了松辽流域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工作。
二是水利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松辽委把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作为提升行业管理能力的基础,加快推进流域水利规划编制工作,松花江、辽河流域综合规划通过中咨公司评估,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核,组织编制完成了松辽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开展了以国际河流、省界河流为重点的10余项规划编制工作。项目招投标管理和验收工作严格规范。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不断深入,组织对哈达山水利枢纽等8项工程进行了质量与安全监督。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对55个水利部门、单位进行了安全督察,对11个流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稽查。积极开展了移民后续帮扶有关工作。及时下达水利建设投资计划,今年共下达委基建投资计划1126万元,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4273万元。
三是水利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松辽委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加快流域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流域基础科技研究,针对河湖健康保障体系、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等方面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开展了8项专题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两江一湖”开发对我国影响的初步研究,1项科研成果获大禹水利科技二等奖。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组织进一步健全了流域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完善了蓄滞洪区洪水预报系统,建成了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开展了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前期工作。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组织建成了松辽委跨界水文站网二期工程太平沟、抚远、奇乾水文站和太平沟水质自动站,开工建设了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3个水质自动站。
开拓创新 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松辽委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加快流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拓宽流域管理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流域管理理念,努力创新流域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逐步确立。协商建立了省界缓冲区考核断面水质会商机制,联合地方水利、环保部门开展了水资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为加快做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流域水利安全监督机制初步建立。组织对55个水利部门、单位进行了安全督察,对19项水利工程进行了稽查和质量安全监督,及时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三是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展了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一期创建优质工程活动,对38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督察,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省区、地市、县区四级上下联动、由点及面、相互配合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