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向全党和全国发出了大兴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号召。随后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更是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兴水利的热潮,奏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进军号角,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回望2011年走过的路,我们可以欣慰地说,太湖局牢牢把握住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流域水利工作目标,不断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2011年太湖流域的各项水利工作都呈现出了良性的发展态势:
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太湖主要湖体水质已连续第四年实现好转,各项主要水质指标(除总氮外)均已经达到《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2012年近期目标;
通过水资源科学调度,有效抗御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流域性干旱,太湖荡漾着碧波美景,流域各地也基本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通过各方的协调努力,我国第一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开启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的新篇章……
狠抓机遇谋发展,实现水利新跨越,太湖局党组把握流域特点和水利特色提出的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的治水理念,在流域水利工作的实践中,彰显魅力。太湖水利人以忠诚与智慧,在流域可持续发展治水的进程中,奋发前行。
把准方向 全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站在全流域的高度,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并落实在行动上,关键在于能否总揽全局,把准方向。太湖局首先从找准定位开始,在2011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太湖局就要求把中央1号文件的学习贯彻列为当年重点工作首位。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后,党组书记、局长叶建春在第一时间明确提出,太湖局要结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全面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领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太湖流域水利特点,强调领会精神要“准”,抢抓机遇要“快”,推动工作要“实”,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加快推动流域水利事业新跨越。在此期间,太湖局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局务会议,局领导带头反复学习、深入研究,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战略,把准流域水利工作方向,确立了太湖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经过反复酝酿,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流域水利的《太湖局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任务分工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为加快推进流域水利改革发展勾画出了一幅清晰的蓝图。方案结合太湖流域实际,对各项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太湖局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明确了主攻方向,视野豁然开朗,各项流域水利工作随之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推进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太湖局会同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流域与区域以及防洪、供水安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系,加强对有关项目建设方案的科学论证和协调审核,积极推进综合治理水利工程实施,常熟枢纽更新改造工程、望亭水利枢纽更新改造工程、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等21项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水利工程取得了显著进展。
事非躬亲不知难。太湖流域寸土寸金,流域各项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之艰难,难以一言以蔽之。仅以太浦闸除险加固为例,自2000年11月,太浦闸经安全鉴定为三类闸,到2011年12月水利部批准初步设计,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但正是这种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撑着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在困难中稳步前行。
不仅如此,已经建成的第一轮治太骨干工程,其建设过程也是艰辛而漫长的。从1991年开始,在水利部以及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太湖局和两省一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治太建设任务的地(市)、县(区)水利局历经十多年建设,终于初步建成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体系,在抗御历年洪水和水资源调度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和生态效益。2011年正值治太工程20周年,在前不久召开的纪念治太20周年座谈会上,流域各省市也都纷纷表示,将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难得机遇期,充分借鉴第一轮治太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把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治太建设持续推向一个更新的高潮!
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前奏曲已经奏响,奏得沉稳而大气。
有的放矢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然而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7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5,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必须正确作为。对此,太湖局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韧劲,坚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把它与流域水利发展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守住核心的“三条红线”,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在贯彻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方面。完成流域片2015、2020、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和省市协调工作。切实推进太湖和太湖流域水量分配工作,组织开展太湖水量分配方案协调,召开了太湖流域水量分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部署太湖流域水量分配工作。编制完成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监控能力建设计划。在贯彻落实限制纳污控制红线方面。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和水利部印发的实施方案,太湖局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研究提出了《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实施细则》;完成了太湖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分解协调工作,提出了各省(市)2015年具体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考核名录;努力推进流域380个水功能区实现监测全覆盖,加强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工作;开展了太湖健康指标体系研究和太湖健康状况评价,推进引江济太期间望虞河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落实。
在贯彻落实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方面,组织提出了2015年流域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省市分解建议方案,组织完成流域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工作,做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于201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不仅开了我国流域综合性立法的先河,也为太湖流域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条例共9章70条,在不违背上位法的原则下,有机地衔接了涉水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主要对饮用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防汛抗旱和水域岸线保护、保障机制和监督措施等做了更严、更细、更具操作性的规定。它的出台,对推进流域依法行政、依法管水,有效保障太湖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成为让“三条红线”亮起来、硬起来的又一重要支撑。
着眼大局 全力保障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
全面统筹着眼大局,统筹协调“防洪、供水、水生态”三个安全,保障流域和谐发展,是太湖流域开展水资源调度工作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每一次调度决策,太湖防指都在立足全局、统筹协调中反复思索、反复权衡,以最大限度地兼顾流域各方诉求,兼顾防洪和水资源的不同需求。2011年度,为应对太湖流域极端气象对水利工作的影响,太湖防指办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水资源调度工作。
2011年1—5月,太湖流域降雨持续偏少,降雨量仅175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近六成,太湖流域遭遇了6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受降雨持续偏少影响,太湖水位不断下降,2011年5月18日出现了最低水位2.74米,低于多年平均水位0.34米。为增加流域水资源,努力保障供水安全,太湖局开创性地实施了跨年度引江济太调水,并持续加大引水入湖力度,至2011年6月9日因梅雨而停止引水。其间,望虞河共调引长江水22.7亿立方米入流域,引水入湖12.4亿立方米,相当于抬高太湖水位0.5米,通过太浦闸向下游地区增加供水3.2亿立方米。跨年度“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的实施,不仅有效缓解了太湖水位的下降速度,同时也加快了湖水由贡湖、湖心区向周边邻近湖区的流动速度,促进了太湖各湖区水体交换,提高了太湖自净能力。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1—5月太湖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浓度低于上年同期,与2007年同期相比,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氮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1—5月太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61.4,低于2010年同期的62.2,太湖中度富营养面积也有所减少。此外,太湖的6个饮用水水源地(南泉水厂、锡东水厂、金墅港、渔洋山、浦庄寺前、吴江水厂)水质也基本稳定。
进入梅雨季节后,受强降雨影响,太湖流域迅速出现旱涝急转,太湖及河网水位急速上涨,普遍超警戒水位,局部超保证水位。太湖局认真贯彻国家防总和水利部部署,有效统筹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关系,科学调度,精细调度,根据汛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工程运用,努力降低太湖及地区河网水位,有效保障了流域防洪安全。同时,积极做好“米雷”“南玛都”和“梅花”等台风防御工作,及时派出多个工作组到现场协助、指导抗台风抢险工作。
2011年10月下旬以来,太湖水位持续下降,为保障太湖流域冬春季供水安全,维持太湖合理水位,促进水体循环,太湖局于10月31日再次启动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日引长江水1000万立方米左右,望亭水利枢纽入湖水量逐渐加大。目前,太湖局正根据天气形势及望虞河水量水质情况,继续加大入湖力度。
与此同时,根据“太湖流域信息化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定位,近年来太湖局精心酝酿和实施了一大批信息化项目。2009年以来,在已建流域水资源数据中心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数据中心基础水文、水质、水利基础空间库建设。通过数据中心基础水文、水质数据库完善及目录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了太湖局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太湖流域片水利基础空间库建设,为太湖局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等行政许可事项和流域水利普查等业务管理提供了水利基础空间库。为更好地配合流域防汛与水资源调度工作,还相继开发了包括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拟系统、太湖调水效果评估系统和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等项目,初步形成了调度决策支持平台,并直接应用于流域水资源和洪水调度实践,在引江济太精细调度、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供水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太湖局将不断加强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各子系统间的统筹协调,继续大力加强水利信息化能力建设,推进流域水资源监控与保护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建设太湖流域水利数据中心,大力推进蓝藻采集等信息系统应用,通过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
一次次大胆实践,一次次经验积累,太湖局党组对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的驾驭能力不断丰富着提高着,成为保持流域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坚强基石。而所有的太湖水利人,面对这样难得的机遇、光荣的使命、艰巨的任务、重大的责任,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水利发展的热情、对改革攻坚的激情、对献身事业的痴情,心无旁骛地做好各项工作。期待太湖流域水利事业在2011年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感召下走向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