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十二五”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个以推进中国水利改革发展为要义的中央1号文件,似春风,拂暖了120万水利工作者的心;如化雨,滋润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仅时隔6个月,中共中央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实、影响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必将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她意味着中国水利伴随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必将开启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作为首都的北京市,牢牢抓住水务发展新机遇,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为建设“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提供可靠水资源保证为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十二五”北京水务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狠抓贯彻和落实 谋划今后新发展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首都实际,迅速制定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并召开了全市水务工作会和水务改革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水务改革发展工作。特别是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狠抓贯彻落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市政府印发了加强水务改革发展工作分工通知,召开了任务分解会,将意见中54项任务分解落实到35个相关部门,并明确落实了要求和措施。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责任处室,落实到责任人,针对每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水务改革发展推进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水务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与此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任务落实。市有关部门会同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围绕水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了全年重点水务工作全面完成。
突出重点抓建设 项目实施见成效
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完成14公里河道生态治理任务,形成水面270万平方米,河滨带绿化280万平方米,国庆节前已向市民免费开放,得到广泛赞誉。
继续实施北运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染源治理和河道治理等工程,共落实投资38亿元。完成通州、大兴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涉水项目;完成引温入潮二期工程并投入试运行,新增日调水能力10万立方米。
2011年6月启动了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按照突出生态、先行治污、抓好供水的原则,重点加强了流域内供排水设施建设,启动了部分河段生态湿地修复等综合治理项目。
深化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分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5条,治理面积520平方公里。
水资源保障有力。截至2011年11月20日,全市平均降水551毫米,为多年平均的94%。受持续干旱影响,水资源紧缺矛盾进一步加剧。按照“立足自身、争取外援、优化配置、深度挖潜”的水资源保障方针,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36亿立方米计划以内,密云水库当前蓄水11亿立方米,是近年来的最高值。
城乡供水安全稳定。完成第九水厂三期优化工艺运行应急改造,增加了第九水厂供水保障度;改造城市供水管网300公里。
优化城市供水管网调度,2011年市区高峰日用水量274万立方米,安全平稳度过夏季用水高峰。
市自来水集团及各区县自来水公司所属的32座水厂水质提前达到新国标106项指标要求。郊区加强村镇供水设施运行管理,实施水质在线监测,126座乡镇集中供水厂、3096处村级供水站安全运行。
城乡排水取得新进展。建成卢沟桥再生水厂,新增再生水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每日;完成清河污水处理厂扩建主体工程,可新增能力15万立方米每日;完成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五里坨、东坝、垡头等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
2011年全市污水处理率可达82%,其中城区污水处理率95.5%,郊区55%。
履行职能抓服务 社会化管理有提高
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00个节水型单位、居民小区创建工作,其中中央部委30个。完成海淀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建成北土城、八家地清水零消耗示范公园。
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实施农业再生水灌区配套改造,受益面积8.5万亩。
与首都文明办联合,第一次在全市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节水护水我先行”大型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深化节水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防汛抗旱再创佳绩。2011年汛期多次出现局地强降雨天气过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调度,周密部署,各应急保障部门认真应对,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在最短时间内排除道路积滞水,把损失和影响减小到了最低限度。合理调度水库、郊区水网,充分利用河道、砂石坑等滞蓄雨洪7858万立方米,回补地下水,实现了“保安全、多蓄水”的安全度汛目标。
“4+1”百日整治成效显著。联合公安、国土等20个部门和16个区县政府,继续开展百日整治行动。共出动巡查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查处砂石盗采案件22起,行政拘留27人,清劝占道洗车、非指定区域游泳、捕捞垂钓等11万余人次,查封机井78眼,查处非法取水用户35家。通过百日整治,水事秩序好转。
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完成《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工作和《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并报市政府审议通过。
按时办结全国和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5件。办理市领导各类批示350件,受理群众来电来件5000件。
全年主要媒体宣传报道水务工作方面的文章4700余(篇)条,开通局政务微博,建立了舆情监测机制和批评建议报道事件的办理机制。
体制机制再创新 水务改革迈大步
水务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起草了《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水务建设资金实施办法》《北京市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实施细则》《北京市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2012年将陆续出台。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水务建设等政策已基本落实,2011年7月起开始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全年批复水务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250亿元,其中市政府投资130亿元。批复资金同比增加近200亿元,增长4倍。水务系统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已下达政府基本建设资金61亿元,同比增加15亿元,增长33%。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扎实推进。拟出台“北京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暂行办法”,提出“三条红线”管理的具体措施及监督、考核和奖惩办法,拟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以签订用水责任书的方式,将2011年年度用水总量分解到区县、6大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870户年用水超过10万立方米的用水大户实行重点监控,定期考核,发布预警。
按照“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绿色节约”的用水方针,推行产业用水效率和产品器具用水效率市场准入制度。2011年全市GDP水耗将由上年的29.4立方米下降到27立方米左右。
对133个河湖断面进行水质监控,定期发布监测数据,明确了区县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
水务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调整局属水管单位职责和经费形式等工作逐步落实到位;制定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方案。郊区基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也已完成。
2012再给力 乘势发展创佳绩
2012年北京水务主要任务指标:实施28项水务重点项目;完成水务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水耗同比降低3%;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3%,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再生水利用量7.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0.4亿立方米。
2012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9号文件贯彻落实。
继续制定完善政策。抓紧出台“北京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暂行办法”“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水务建设资金实施办法”“北京市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实施细则”“北京市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继续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落实责任,推进54项水务改革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继续开展监督检查。强化监察、水务等六部门联合督查检查机制,继续开展推进水务改革发展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二是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团城湖调节池、东干渠等工程。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410平方公里。
城乡供排水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郭公庄水厂(一期);完成城区54眼自备井改造,改善30万人的饮用水水质;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300公里;开工建设2个生态示范区供水工程、燕化工业再生水替代工程。建设平谷夏各庄、延庆地表水水厂等郊区供水工程,进一步提高集约化供水水平。
加快清河再生水厂扩建工程、北小河、吴家村再生水厂二期工程建设,新增生产能力23万立方米每日;完成酒仙桥再生水厂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高碑店、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再生水利用量达到7.5亿立方米。
继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4月底前完成永定河园博湖和园博园水质净化主体工程,9月底完成绿化工程,绿化河道4.2公里,新增水面90万平方米、湿地4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永定河再生水北线供水工程17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年;年底前,永定河城市段18公里河道全部治理,自上而下形成“六湖”连通的绿色生态走廊。
推进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继续开展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快完成丰台葆李沟治理及通惠河通州新城段2.1公里河道综合治理。
实施潮白河干流14.5公里及怀河支流9公里河道生态治理;引温入潮二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恢复潮白河河南村橡胶坝至苏庄段10公里水生态系统。
安全迎汛。实施防汛应急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三环路重点积水桥区18座雨水泵站改造;完成马草河(三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丰草河、小龙河、东小口沟等河道疏浚工程,重点解决西南三环和回龙观地区汛期严重积滞水问题。完成门头沟、延庆、昌平、平谷四区县泥石流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节水与雨洪利用。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300个节水型单位、社区、村庄创建工作;完成大兴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创建试点验收;换装节水器具15万套;推进亦庄节水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年用水50万立方米的重点用水户在线监测。
新增改善基本农田及设施农业等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完成房山区、延庆县2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年度任务。
三是抓好运行管理。
不断强化执法管理。做好《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宣贯实施工作,完成《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抓紧制定有关配套政策;理顺水行政执法体制,做好57项涉水执法权划归后相关工作;继续开展“百日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依法维护水事秩序;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突破,做好取水许可、排水许可等行政管理工作。
强化城乡供排水行业运行规范管理,加强水库、河道水工建筑物等水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全面推行市属水务工程维护管理考核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社会化管理机制,完善防汛预案,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管理能力。修订发布《北京市抗旱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抗旱会商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