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集团溪洛渡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区自然条件特殊,水土流失背景值高,属四川、云南两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之一。中国三峡集团为把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成为西部典范工程,打造成绿色水电站,努力倡导并积极践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个一”绿色水电开发理念,努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重视前期规划论证
依法适时编报方案
溪洛渡水电站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坝址选择研究、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中国三峡集团就一直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各阶段的设计成果中,均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中国三峡集团委托设计院同步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在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同时,还完成了工程区一些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进行充分论证,为防治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随着对外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的深入,为增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中国三峡集团还另行组织编报了对外交通道路工程、辅助道路工程等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
健全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在施工区环境建设与管理方面,中国三峡集团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做好施工规划,以“五米线、行道树、小景点、规模厂、透视墙、商品砼、无障碍、一体化”的规划理念,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施工区。
溪洛渡工程建设部作为中国三峡集团的现场管理部门,引进专业机构,设立溪洛渡水电站环境与水土保持管理中心,负责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综合管理工作和专项监理工作,逐步建立了业主单位统一组织、参建单位分工负责的分级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溪洛渡工程建设部配套制定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从设计与招标、计划、统计、监测、实施、验收、协调等方面,明确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工程参建各方的水土保持职责,为工程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
优化深化工程设计
多项措施综合防护
在工程招标设计和施工阶段,中国三峡集团开展了溪洛渡水电站绿化工程总体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渣场防护等专项设计,通过深化设计,为绿化工程、渣场防护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体工程优化设计,减少了大量土石方开挖,既节约了工程投资,还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中国三峡集团按照方案和水利部批复意见的要求,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溪洛渡水电站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已经形成。
中国三峡集团把打造绿色工区作为开发目标之一,为保护和恢复施工区内生态环境,大力进行人工绿化,并委托专业运行单位运行维护,保障了各绿化项目植被正常生长,使绿化区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对外交通道路工程建设期间,中国三峡集团组织施工单位,通过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大大减少了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溪洛渡水电站严格按照水保方案及相应要求,定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这样,既可全面反映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成效和水土保持工作薄弱环节,也是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依据。建设和施工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在各施工阶段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并对植物措施采取了人工养护,使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水土流失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已达42%,超过了39%的规划指标。工程建设区通过逐步实施和完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建设中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目前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小,工程区水土流失从施工前的中强度转变为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良性变化。尤其是施工场地区和施工道路区开展的土地平整、硬化、绿化、网格护坡等措施,使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明显,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危害,还保护和美化了环境,带来了良好生态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