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洪亮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2011年中央水利投资达到1141亿元,2012年中央水利投资已超过1600亿元。特别是国家、水利部又出台了许多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使水利建设市场持续繁荣,并有力地推动了水利企业发展。
2012年水利水电行业政策利好不断,水利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亮点颇多。
亮点一:
水利融资渠道拓展
企业融资呈现多元化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
《意见》指出,各级地方政府要通过注入资本、财政补助以及增加水电、供水等优质资产等方式,使水利融资平台公司整改为一般公司类法人,对这类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予以支持。
《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水利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支持已上市水利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发行上市公司债等方式再融资。积极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融资担保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探索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
上述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利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制约,促进各省市的水利投资公司的融资迅速到位,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稳妥探索了水利建设贷款等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为水利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投融资。
亮点二:
实施“节水增粮行动”
380亿元“蛋糕”企业分享
2012年6月,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发布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2012-2015年,中央支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面积控制在3800万亩。其中:黑龙江省1500万亩、吉林省900万亩、内蒙古800万亩、辽宁省600万亩。按照亩均投入1000元的标准,“节水增粮行动”总投入为3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28亿元。
水利部要求,东北四省区要开始大力推广抗旱“坐水种”、膜下滴灌、地膜覆盖、喷灌等节水技术模式。在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从事节水灌溉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这方面的龙头公司,在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种类、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能够生产从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到喷灌、滴灌、制剂和地膜等多种节水灌溉产品实力企业都会获得订单。
亮点三:
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水利企业发展方向更明确
2012年6月,在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水利部部长陈雷提出水利企业要科学谋划发展战略,着力增强水利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水利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水利多种经营,着力增强水利企业核心竞争力。此举为水利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雷要求,未来水利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供水产业,扩大供水规模,优化供水结构,增强供水企业实力;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发展小水电,完善供电网络结构,更新改造输配电设备,降低供电损耗,搞好增效扩容,提高水电企业经济效益;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建设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经济;利用水域优势合理发展水产养殖,在不影响水域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延伸渔业产品链,提高水产养殖的整体效益;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批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经济实力的水利多种经营企业将应运而生。
亮点四:
督察重点项目进度
参建水利企业受益
9月份,水利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着力解决影响水利项目建设进度的关键问题。在计划下达方面,重点解决分解下达投资计划不及时的问题;在配套资金落实方面,积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进一步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在建设管理方面,落实好项目的建设条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建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项目法人责任,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随后,水利部派出多个调研组赴各地督察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落实情况。在水利部的敦促下,各地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到位、建设速度加快,参与工程建设的公司业绩增长缓慢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
亮点五:
“美丽中国”升格治国战略
水生态治理企业受追捧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的蓝图跃然纸上。“美丽中国”升格为治国战略。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
水利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内容。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美丽中国”成为水务投资的急先锋。各路资金纷纷开始介入水利建设领域。水土保持、河道、湖泊修复、防灾减灾等都是投资的重点。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相关业务的公司有望迅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快速监测、自动监测、在线监测、水生态治理的公司都将获益。海水淡化、污水回用、再生水利用等众多市场需求,使企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对象。此举意味着中国水处理产业的投资规模将更为乐观,相关公司在业务订单、回款、税收等方面都迎来更为乐观的产业发展氛围,进而赋予相关公司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亮点六:
节水顶层设计
推进灌溉企业发展
2012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部署,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的具体体现。
该《纲要》要求,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全国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亿亩以上,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对此,国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加大节水灌溉研发投入,扩大节水和抗旱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这些举措为节水材料和设备生产、销售骨干企业在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与集成中发挥主体作用,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实现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支持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