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夏继业 白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水利的根本目标。民生水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水利建管资金的投入则成为其中关键环节。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以民生水利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水利投入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建立新机制,积极增强水利建管“造血”功能。
遂宁市大英县位于川中盆地,地属涪江、沱江分水岭上的老旱区,是四川降雨、径流低值区。县内多数水利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病害、老化、垮塌、渗漏严重,滞后的农村水利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过去,大英水利在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尤其是缺乏一套完善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大英县水务局局长夏军说,“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高点定位的战略决策,为大英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建立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我县水利事业也进入了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政府主导 县级财政投入增大
大英县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健全了政府水利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了水利投资监管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了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年1—8月,县级财政共投入水利建设825万元,同比增长110.7%。
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大英县水利发展建设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将土地出让收入的10%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水利建设基金管理。加大农业水费计收管理,按计收水费的30%返还乡镇用于区域内渠道岁修整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交通、国土等多方资金,集中投放到农建综合示范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整体效益,强化了项目资金整合。
大英县根据水利改革和发展需要,多次召开水利建设金融投资工作会议,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著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信贷资金,建立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和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机制,采用水利项目収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截至目前全县为水利建设融入资金3250万元。
一事一议 撑起水利一片天
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中,大英县采取国家补助和地方配套、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措项目资金。在实施中,按照群众自愿原则,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逐步改变“公益设施”为“商品设施”,变“福利水”为“商品水”。对重点建设项目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先建后补等方式,公开资金扶持项目,统一资金补助标准,努力营造“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良好氛围,实行“村组自主申请、乡镇核实上报、县上公开比选”的竞争立项办法,优先选择党委政府重视,农民愿意筹资投劳参与建设、效益潜力明显、管护机制完善的村、用水者协会实施项目。通过竞争立项,把“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热情高涨。
“八湾十梁土瘠薄,一遇大雨就滑坡。”这句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大英县玉峰镇肖家沟村的自然环境。小农水建设项目下来后,该村村民不到1个月便凑齐12万余元的集资款,通过竞争立项,该村在全县众多竞争村中脱颖而出。葡萄店村将一个50年代修建的山平塘作为整治对象,群众筹资3万多元,加上国家补助资金6万元,使山平塘得到全面整治,解决了该村1000余名村民的饮水和4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市场引领 水利建管资金投入风生水起
大英县引入市场机制,通过项目带动、政策调动、市场拉动,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建设新机制,推进民生水利建设。
民营企业家张品,抓住蓬乐公路沿线农田水利大示范区建设机遇,主动投资在卓筒井镇建甜橙示范基地,以经果林建设为重点,合理配套完善坡面水系,已建成甜橙示范基地1万亩。示范基地与西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合作,研究与构建不同类型以甜橙为主体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其生态链接组合,开展旱地种植、山地农林牧复合等模式,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对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四川星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卓筒井镇骑龙寨村租用农田,按照渔业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进行微生物渔业养殖。领峰国际房地产公司投入2800万元,进行新城区小溪河防洪堤建设,充分体现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多元化水利投资政策。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