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单亦双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亩均投入在500~1000元之间,投入回收期长,特别是在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区,收效更慢,仅靠农民投入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困难大。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胶州市自去年以来不断创新融资渠道,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引”“补”“融”“筹”等方式破解投资难题,推动了节水灌溉快速发展。
向上“引”与向下“补”
胶州市对投入大、带动作用强的5个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进行重点包装推介,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重点扶持。2009—2011年3年分别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投入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成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及时雨”。今年进入第四批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的试点县,将获得由中央财政和青岛市财政连补3年、每年各补助1500万元、总计9000万元的补助,扶持胶州市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该市每年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少于2万亩。
同时,胶州市依托17个镇办年财政收入过千万元、全市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四位的有利条件,设立水利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先干先补、大干大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3年来,市镇两级财政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对外“融”与对内“筹”
胶州市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企业参股、个体大户入股等形式参与节水灌溉建设,通过市场化融资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不足带来的难题。仅李哥庄镇节水灌溉工程,企业就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充分弥补了政府财政投资的不足,同时促进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建设,年可为当地增加600万元的经济收入。
对面大、量广、投入少的镇村小型水利项目,胶州市用活、用足“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市指导、镇组织、村实施、民理财”的议事模式。让群众充分参与建设,采取投劳折资的方式进行田间整理和沟渠的疏通,既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李哥庄镇农民自筹资金860万元建设了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农民每亩每次浇地成本由以前的30多元降低到1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发挥出良好辐射带动效应。截至目前,胶州市共开工建设水利工程457处,完成土石方460万立方米,累计直接投资及投劳折资达到1.1亿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