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水利生态建设扮靓甘肃秀美山川

2012-10-23

  □本报记者  汪栋 张金芳

  近年,甘肃省以生态保护为目的,以推进流域治理为重点,以梯田建设为突破口,在河西地区实施了疏勒河、石羊河、黑河流域等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大工程,在河东地区实施了以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为龙头的坡耕地改造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个优势和潜力凸显、前景看好的新甘肃正徐徐展开新画卷。

  石羊河流域治理显效

  青土湖重现碧波荡漾

  曾经的民勤县,因生态恶化而被人们预言将从地图上消失。青土湖曾在1959年完全干涸,流沙肆虐,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这里呈现合围之势。2004年,红崖山水库也首次出现干涸,恶劣的环境逼走了3万多居民。据此,温家宝总理先后16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7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实施,一场总投资47.49亿元艰苦卓绝的修复水生态、治理石羊河、抢救民勤的战役全面打响。水利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省水利厅、流域地方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采用行政、法律、经济、工程和科技等措施,建立了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闯出了一条流域治理的新路子。

  历经5年艰苦治理,沙区人创造的修复生态、保护绿洲奇迹展现在世人面前:2012年9月7日,民勤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到2.9071亿立方米,提前8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2020年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立方米以上”的约束性年度过水目标。2012年,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民勤县没有出现过一次沙尘暴。石羊河下游民勤盆地青土湖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7.5平方公里,近10万亩芦苇蓬勃丛生,碧波荡漾。

  蔡旗乡煌辉村就在青土湖边上,这里曾经沙压墙、羊上房,三四百亩地都成了沙漠。2007年,56岁的村民马中兴和老乡不得不携家带口从民勤的北面搬到南面。据统计,民勤县湖区的5个乡镇,那时有30万亩耕地被弃耕,沙漠化土地占整个民勤县土地面积94%。没曾想,5年光景,这里就成了满目葱茏的辉煌生态园,马中兴兴奋地说:“没想到,这辈子在青土湖还能重新看到水。”

  黑河生态步入佳境

  张掖再现水城风光

  黑河是张掖各族儿女的母亲河,也是维系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张掖集中了黑河流域92%的人口、83%的国民经济用水和76%的国民经济耗水量,左右着中下游生态系统的演变走向,更与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的兴衰密切相关,张掖因此被形象地比喻为黑河流域生态用水的“调控器”。但曾经的黑河流域几乎成了生命禁区,面临着灭顶之灾。

  2001年,总投资17.05亿元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项目启动。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张掖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甘肃省委、省政府克服各种困难,于2010年10月全部完成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建设任务。黑河流域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干涸已久的东居延海呈现出碧波荡漾、群鸟云集、芦苇丛生的景象,水域面积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随着源源不断的水量补给,下游沿岸胡杨、红柳生长茂盛,草地和灌木林面积逐年增加,沙漠和戈壁面积逐年减少,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各类野生植物品种增多,退化的草场开始恢复,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实现了国务院批准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目标。现在的张掖成就了旧时“塞上江南”的美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唱响了一曲人水和谐的欢乐颂歌。

  疏勒河治理变奏曲

  流域治理的绿色梦想所在

  疏勒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1996年,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被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工期10年。该项目是以水利灌排、农业开发、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业供水为主,兼顾水力发电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开发之初,是想通过兴建水利工程,新开荒地,改造原有灌区,安置甘肃省11个贫困县的移民。该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虽然建立了环境监测与保护体系,但项目建设还是对生态、古河道来水减少、下游断流、用水矛盾加剧等带来影响。

  2002年,甘肃省对项目进行了调整。“中期调整统筹了水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了科学配置,对流域生态建设及修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大力推动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确定了8个节水示范乡镇、5个节水灌溉示范区、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达30万亩,年均节水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节省下来一个小型水库。同时还建成了目前国内首个综合性大型灌区信息化工程,建立了流域监测信息系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李峰说。目前,疏勒河流域内辖昌马、双塔、花海三大灌区,滋养着酒泉市的敦煌、玉门等县的134万亩耕地,成为甘肃最大的自流灌区。

  项目的实施为将干流河水送往下游敦煌打下坚实基础。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从2011年起,疏勒河水每年“挤”出3800万立方米生态用水,注入尾闾敦煌西湖。这意味着未来5年,敦煌的生态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望重新获得疏勒河水的补给,缓解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一度无法将干流河水送往下游敦煌的疏勒河,将全线恢复通水。

  梯田工程建设

  走出旱作农业发展之路

  甘肃是传统的农业省份,也是全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全省462万余公顷耕地,有近八成为旱地,其中85%是坡耕地。200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核心任务,提出启动实施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计划,力争用4年时间,在全省旱作农业区8个市(州)的38个县(区)新修梯田500万亩。截至2012年5月底,共建标准梯田505.25万亩,占计划任务101%,提前半年完成了建设任务,成功走出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甘肃还将新修标准梯田750万亩,提高全省梯田化程度,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旱作农业示范区。

  如今,生态水利建设在陇原大地已硕果累累。甘肃省水利厅厅长康国玺在谈到生态水利建设时充满信心。他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水生态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大力加强水利和生态建设,着眼解决最关键、最重大的全局性水利和生态问题。甘肃省水利厅党组提出了建设六大工程,建立六大体系,着力提升水利支撑能力的工作思路,其中两条就是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高效利用体系;加快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建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十二五”期间,甘肃将以构筑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推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汪栋 张金芳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