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革新,是一个单位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源泉。十年,是行业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的时段。正是凭借着革新的力量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指引下,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为提升水利业务发展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持改革,不断探索,服务民生,服务大局。这是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
作为伴随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应运而生的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综合事业局多年来始终坚持围绕水利、依靠水利、服务水利的宗旨,研究自身特点,把握业务发展机遇,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符合改革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
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开拓创新,改革发展。自2000年8月成立伊始,综合事业局就始终秉承这一信念。
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各机关司局大力支持下,从最初的关系难理顺、管理措施难到位,到如今的发展壮大,与之相伴的是综合事业局步履铿锵的改革步伐。
多年来,综合事业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上到下团结一心,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水利中心工作,以“建立精干高效的事业队伍,建立强大稳定的经济基础”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改革与发展模式,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综合事业局是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也必须顺应改革趋势顺势而为。综合事业局牢牢把握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的事业大局,一方面整合资源,将过去分散的、独立的、长期依赖政府而生存的小单位整合起来,依托行业优势,把事业单位做大做强,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开拓进取,在大力发展原有业务基础上,努力开拓成长潜力较强的新业务。从水利科技推广、人才资源开发到水资源管理,从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利用外资到水利水电机电产品制造……形成了如今涵盖十大业务体系的综合事业单位。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为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吹响了新号角。综合事业局第一时间学习传达贯彻,立足实际,谋划发展。
关山初度路犹长,策马扬鞭再奋蹄。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对诸多困难,综合事业局始终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资源整合,朝着统一、和谐、发展的方向努力。
服务大局
业务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必须要业务强局,为水利事业提供管理支撑,这是综合事业局立足的根本。”综合事业局局长王文珂如是说。
多年来,综合事业局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围绕水利改革发展大局做好业务技术支撑工作,一方面按照“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经济财务管理”理顺全局的业务管理体制,使局机关成为局属各业务单元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对确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采用各种方式果断介入,提早培养专业人员,设立相关机构,开展基础研究,争取政策支持,确立业务领先地位,保持业务持续发展后劲,提高业务技术支撑与管理服务水平。
——水资源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在水利部党组和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综合事业局在水资源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近年来,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线,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地下水保护、水资源论证以及节水产品认证等业务在全国深入开展。
——水利机械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水利工程启闭机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核发启闭机使用许可证306张、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专业施工能力证书16张、焊工合格证书6777张、无损检测人员合格证书911张、防腐蚀质检员合格证书481张、防腐蚀操作工合格证书1642张、设备制造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2071张、总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121张。
——水利风景区建设蓬勃发展。综合事业局以水利风景区工作为载体,深入探索水利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措施,发展壮大基层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2009年,在水利部党组的重视下,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事业局。目前,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已达到518家,省级千余家。
——水利科技推广迈上新台阶。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完善科技推广计划体系,采取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新途径,相继举办了国际先进水利技术推介会、全国节水与用水先进技术设备展览推介会等一系列重大行业展会。目前,委托管理的科技资金突破4亿元。
——人才资源开发成果显著。以行业人才培训、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3万多人次。特别是2005年恢复水利部党校后,先后举办了6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得到水利部党组和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的充分肯定。
——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加强世行、亚行、英国、日本等机构或政府赠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先后承担了中英、中荷、中西、中意、中澳等5个水利双边合作交流机制的日常工作,顺利完成了多次中外会谈口径技术预案的准备。
——水土保持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初步建成了由1个水利部监测中心、7个流域中心站、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测总站和175个地市级监测分站组成的全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形成了快速便捷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对全国2000多个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咨询,为水利部履行水土保持行政管理职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良性发展。通过组织实施“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项目”,培育并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生态建设与商业推广有机结合的“沙棘种植模式”,累计种植沙棘3000多万亩,每年减少入黄泥沙2500多万吨。
——搭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行业的融资平台,水电建设、水务发展取得新成效。打造了水电、水务等产业发展平台,发挥水利国有资本的投资示范作用,累计吸引30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资水电、水务项目建设。
立足发展
服务民生责无旁贷
民生水利,惠泽民生。在水利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理念的指导下,综合事业局把服务民生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立足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坚持以“投资一个项目,扩展一片区域,奠定一片开发基础”为指导,以服务水利、服务民生为己任,围绕水电产业为主体、兼顾适度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成功打造水电投融资平台,按照“流域滚动开发”的传统模式为主,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清洁能源。截至2012年6月,水电项目逾及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已建和在建装机规模近5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目前,水电获得联合国注册项目累计达11个,每年可实现减排量约330万吨,实现收益折合人民币约2.4亿元。其中2011年新增项目5个,新增减排量约173.4万吨。下属公司已签订减排量购买协议的项目预计每年共计可实现减排量515.6万吨,可实现年收益约为3.6亿元。
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资本优势,成功打造水务投融资平台,形成日水处理能力750万吨。积极推进合作地区的水务一体化改革,从源头入手,对制水、供水、污水处理实行一条龙管理,推进了区域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进程。既提升了地方水务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地方政府服务质量。更为可贵的是,许多未合作地区也积极吸纳综合事业局的成熟做法,效仿并推动了本地区的水务一体化改革。
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在做好局系统“三厂”维稳解困工作的同时,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和地区的工程项目中,妥善安置了数万移民,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云南龙江,工程移民近5000人,综合事业局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千方百计督促加强移民管理工作,移民安置标准高,功能全,整齐美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获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一致好评。龙江工程移民安置已成为云南省和水利系统的一个亮点工程。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通过开发新疆水电和完成宁夏沙坡头、云南龙江工程,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仅在新疆水电水务项目的投资规模就达200亿元,拉动了多个领域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综合治理开发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投建水工程,美化水环境,传播水文化,带动宜居城市的新发展,引领区域经济新增长,促进社会文化新繁荣。
民生为先,责任为先。王文珂说,水利事业关乎百姓生活健康和生产需要。我们的事业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始终肩负着水利行业的历史使命,每一项事业的推进实施,都要注重营造一方和谐,维护一片安定,造福八方百姓,并处处彰显出我们水利人的社会责任感。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过,弹指一挥间。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综合事业局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已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业务体系已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灵活规范的运作机制已基本确立,长远发展的经济基础已成规模,对水利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行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探索水利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经验。综合事业局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充分证明了部党组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决策的正确性。
“今后,综合事业局将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把综合事业局建设成为水利部重要的业务支撑和管理支撑,为水利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王文珂说,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上善若水”的境界诠释事业,“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贤才发展事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建设成为业务好、经济强和文化氛围浓的全新型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