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30日讯 7月22—23日,水利部党组中心组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扩大)学习班在京举办。在为期两天的学习班上,部机关各司局、流域机构和京内外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交流了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和体会。中国水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匡尚富介绍了水科院的具体做法和打算,强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搭建五个学习平台
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凝聚力量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水科院党委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搭建了五个具有水科特色的学习平台:一是举办“理论学习系列讲座”,通过邀请中科院专家举办群众路线讲座、科研道德讲座,院党委书记举办廉政知识讲座等多项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二是开设“群众路线教育网络课堂”,借助院网络资源,通过视频、音频、图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央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和重要精神,以虚拟课堂的形式满足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三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大讨论”,紧密联系院所工作和党员思想实际,通过大讨论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四是做好“名家讲坛”,以提供高层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邀请国内外水利、水电相关领域专家就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前瞻性、宏观性问题进行科学论辩。五是抓好“院士论坛”,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两院院士的学术智慧,研讨本学科领域前沿课题,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开通五个交流渠道
为更好地贯彻中央“开门搞活动”的要求,水科院开通五个交流渠道,积极倾听基层民声。这五个交流渠道包括:一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合理化建议”专题征集活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在以往召开处以上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离退休职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的基础上,增加“科研骨干、普通党员代表”座谈会,更加广泛地听取基层意见,梳理归纳征求意见。三是院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实地了解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措施。四是做到“把制度制定交给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自主性,涉及院发展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上网征集意见或投票表决,以实现政策制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五是推进“年轻干部交流”,一方面通过院属各部门、各单位推荐年轻干部进行一至两年岗位交流,另一方面结合项目,让职能部门年轻同志下基层,通过双向交流进行换位思考,初步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完善四个规章制度
院党委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强化制度执行力,建立和完善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定《中国水科院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梳理原有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修订或废止,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包括立项、合同审签、中间检查、验收、评奖,保障科技项目实施质量,对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目标。二是修订《中国水科院财务业务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进一步明确各审批节点的审批职责和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小额合同审批权限适度下放,审批期限不超过2周,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修订《中国水科院绩效工资系数核定办法》。依据岗位设置等级来设定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建立与任职年限挂钩的岗位津贴体系,建立与单位业绩、个人业绩相结合的绩效工资模式。四是修订《中国水科院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发放管理办法》,明确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发放办法和相关标准。
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领导责任,防止“缺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突出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活动对象、解决问题、环节方法上实行分类指导。三是突出宣传引导,防止“一头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注意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四是突出中心工作,防止“两张皮”。把活动同水利科研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借活动之力破解难题。
匡尚富在学习班汇报时表示,中国水科院将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下大力气以水利科技新发展更加有力地支撑、保障和服务于陈雷部长提出的十大民生水利工程,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患、水忧、水难、水盼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