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扎根广袤黑土地,情系基层水利人

  9月13日从黑河回到北京,舷窗外的天空也从湛蓝透彻转为乌云弥漫,似乎与我离别时的心情一样,看着一一握手为我们送行的基层水利职工,心里一阵酸楚。

  此次基层调研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与基层水利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亲切交往中,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也留下了许多的不舍。他们在基层岗位上的敬业、朴实和乐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夜半沉思,尼尔基、黑河之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印记1 “舍命不舍财”的大坝安全监测工人

  新华社报道:“2013年8月12日8时至14时,嫩江上游尼尔基水库库区突降暴雨,阿彦浅站(内蒙古莫力达瓦旗)最大降雨量达102毫米。受降雨影响,尼尔基水库12日14时入库洪峰流量达9440立方米每秒,为重现期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来到尼尔基之前,从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早已熟悉这座刚经历特大洪水洗礼的大型水利枢纽。尼尔基水库是我国嫩江干流第一座关键性防洪控制工程,大坝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下游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沿江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大坝驻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郊区,有一支由清一色年轻小伙子组成的专业勘测队,负责水库大坝坝体的位移和沉降监测。当监测工人从车上搬着电子水准仪、水尺等设备到监测点时,看着清一色的德国徕卡品牌,我们小声感叹好“奢华”的装备啊。

  监测队队长小张笑着说:“为了全面监测大坝细微的位移和沉降,防患于未然,必须使用精密观测仪器,这些昂贵的设备,看上去很美,可到了东北的腊月天,顶着白毛风,踩着齐膝的大雪,这些昂贵的仪器都成为雪地跋涉的”负担,每换一个水准点,都需要热身半天才能开始工作。有一次扛着电子水准仪滑了一脚,身体下意识的护着仪器摔倒,生怕仪器摔坏影响了测量,从那以后,我们这群人就被贴上“舍命不舍财”的标签了。”

  其实,正是他们这种“舍命不舍财”的精神,才使老百姓对保障自己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坝安监工作更加放心。

  印记2 夜巡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

  9月初秋,东北大地已渐显凉意,晚上八点当我们穿上预先准备的抓绒衣来到大坝集合点时,刚下车就被水库湖面的寒风吹了个寒颤。

  伴随着手电微弱的灯光和浪花的声音,我们兵分两路从左岸和右岸开始巡查。尼尔基水库坝顶长度约17公里,虽然我们对徒步跋涉已有心理准备,走完10公里路程时开始背心冒汗、脚底发软,不知不觉就被落下了。看着年近半百王师傅矫健的步伐,想着汛期他们每日要开展三次大坝巡查,我们内心充满了尊敬,也涌出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加快了追赶的步伐。

  看着我们气喘吁吁的追赶着,王师傅故意放慢了脚步,转头向我们说:“今晚你们能陪我们一起夜巡大坝心里特别高兴,平时都是两人一组,头顶星空,脚踏灯火,开始体力好时两人还说说话,后半夜基本都各自埋头走路,有时觉得特别孤独,今晚有你们这些年轻人陪着,也算是圆了我一直想带辽宁老家的小孩巡一次大坝的心愿。”

  看着远处城市的点点星光,水面涛声依旧,正是这些大坝守护者夜以继日舍小家的付出,才有社会大家庭的安澜度汛。那晚,我们穿着巡坝人橘红色厚厚的救生衣不仅保护着我们的安全,而且带给我们一丝温暖和自豪。

  印记3 船老大床头的那张画

  来到卡伦山水文站之前,就通过网络提前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得知卡伦山水文站是1987年设立在黑龙江干流上仅有的能够施测水位、流量、泥沙、冰情、水质、蒸发、降水等项目的国家重点水文站之一,水文测验很多工作都需要水文测船上进行。

  早晨7点,准时登上挂着水文旗、慢行旗和国旗的水文测船,沿着中俄边境河流黑龙江顺溜而下,对面的俄罗斯布拉维戈申斯克仍沉睡在清晨的宁静中。

  水文测船实行的是船长负责制,的船长告诉我们行船途中的注意事项后,便和我们边走边聊说起了水文测船上的家常。来到生活区时,忽然发现船长卧铺床头贴有一张铅笔画,画上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若有所思的望着远方,与我们面前这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的船长似乎“格格不入”,当我们问起这幅画的来历时。船长挠了挠头,略带不好意思的说到:“这是我小闺女自己画的自画像,每年汛期是水文测船最忙碌的时期,收集这些基础宝贵的水文资料,我们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大江大河打交道,短则数天,长则两三个月见不到家人。上小学的闺女就送了张自画像给我,告诉我在船上也可以一直看见她了。”说完自顾自地哈哈大笑起来,幽默的说:“刮风打雷下雨天大家是往家里躲,而我们水文人都要往外跑。”

  听着船长爽朗的笑声,我们似乎明白了那幅画在船长心中的寄托,理解了基层一线水文人对亲情的渴望。

  印记4 那群风雨江河把脉人

  黑龙江上游水文水资源中心是我们此次基层调研的最后一站,这个坐落于中俄边境小城黑河市的基层水文单位,在黑龙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时由于一直监测提供重要的水情信息,格外引人关注,对我们而言,也迫不及待的想走进了解它。

  走进黑龙江水文水资源中心三楼的会议室,中心负责人寇主任早已带着一帮青年职工在会议室等候我们的到来。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很快与中心青年职工建立了沟通渠道,拉进了与他们的距离,也慢慢得知普通基层水文人背后的那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

  由于今年黑龙江发生特大洪水,水情监测预报频次加密至2小时一报,家庭牵挂相对较少的青年职工几乎都是连轴转,长期黑白颠倒的生活早已将人体生物钟打乱,有时非值班日在家休息半夜突然醒来就条件反射往单位值班室打报讯电话,这些有心无意的“骚扰电话”成为基层水文人可爱的青春写照。

  冬天零下40-50度天气室外连续站立三小时开展水文测验的“女汉子”,回到房间全身冻僵麻木,从那以后被称为全站最抗冻的水文人,无不体现出水文人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今年汛期,水文站职工从黑龙江上游洛古河水文站(邻近漠河)带着采集的水样回到黑河时,正值暑运高峰,为了保证水质样品性质不发生变化,等不及排队买上一张座票必须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监测,笨重的水质样品保存箱在人满为患的火车车厢中极其扎眼。当列车员得知携带的是汛期水文测验采集样品时,二话不说主动充当起了水质样品的“保管员”,并且途中带着他们进入餐车休息。

  当他们回忆这些个人工作和生活经历时,虽然基层水文工作非常艰辛,但在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乐观的笑容。他们身上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作为一名水文人的自豪和骄傲。

  印记5 知青纪念馆的那堂课

  来到黑河之前,并未专门留心此次调研活动内容之一参观知青纪念馆。在卡伦山水文站的第二天下午,当我们完成水文测验后,黑龙江上游水文水资源中心团委书记小唐带着我们来到卡伦山水文站附近的知青纪念馆。

  踏进知青纪念馆的大门,巨幅的“知识青年在黑龙江”照片墙,似乎将带我们带入了那个艰苦奋斗,奉献青春、热血、智慧、汗水以至生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红年代。

  在黑河知青博物馆中看到了最令我动容的一组雕塑,在一个简陋的教室里,一个即将离开北大荒农场的杭州知青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的临别留言:“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我实在没有勇气和你们告别,因为我太爱你们了。记住老师的话,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学业,一个人只要有文化,才能够插上人生飞翔的翅膀。我在千里之外时刻记着你们。你们的老师虞哲杰”。当解说员缓慢念完这段饱含深情的历史纪录时,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圈,时过境迁,年代虽已久远,可今天的我们,感受着他们那个年代的时候,就像身临一样的浮现眼前。正是享受青春的时候,党和国家的号召使正直豆蔻年华的他们放弃了本应甜美的生活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运动的洪流中,把人生最辉煌的时光一点一点献给了这片让他们曾经向往的北大荒。

  在离开黑河的的调研小结会上,一位母亲是知青的女团员动情地说到:“很长时间一直都不能理解母亲当年为什么不选择返城,而继续坚守留在北大荒,当今天看见知青纪念馆中那些叔叔阿姨辈当年的青春岁月后,她明白了。”激动的泪水在她微笑的脸上任意流淌,那一刻,全团成员都为今天正奋斗在基层一线的青年水文人感到骄傲。

  回到北京各自熟悉的工作岗位,心中依然时常想起在尼尔基水库、卡伦山水文站上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基层青年职工。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不在同一个岗位,但我们有着同样的青春和梦想,向青春致敬,为梦想奋斗!只有点燃每一个青年人的青春梦想,焕发伟大的中国梦也就更加真切可期。(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刘汗)



  相关新闻: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