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1月7日讯(通讯员 孙又欣 李凯)金秋时节,在湖北广袤大地上隆隆机收声和农民举镰收割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旱口夺粮的幸福美景。据省农业部门宣布,今年全省粮食九连增已成定局。旱年夺丰收,水利功为首。
鄂北历为湖北易旱区。2010年秋末至2011年初夏,湖北中北部为长达220多天极值大旱的重旱区,在旱涝急转中,虽一度暂缓旱情,但去年秋末以来,这些地方降雨同比仍持续严重偏少,旱上加旱。今年1至8月鄂北等地降雨偏少3至6成,其中枣阳、随县、京山、钟祥、大悟、广水、东宝等7县市为有气象记录60年以来的倒数第1或第2,加上入伏后晴热高温,位于干旱核的鄂北岗地严重旱情,向周边和以荆门的钟祥、京山一带蔓延扩展,形成新的干旱带,加大了粮食增产的难度。
有收无收在于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旱口夺粮、不惜一切代价保粮的决战号令,重旱区的随州、钟祥、京山等市县上收水利工程调度权限,大中型水库放水协调由市县防指统一调度,小型水库由包联乡镇的县“四大家”领导协调调度,跨村水源由镇主要领导负责调度,堰塘坝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调度。调度权限的上移,强化了水资源管理,使有限水源得以优化配置。
在抗旱保粮的节骨眼上,位于旱包尖子上的枣阳市,实行河库联调,提引过境水入库抗旱。枣阳市启动大岗坡泵站,提引唐白河水,向刘桥水库补水,时间长达40多天,解决了30万亩中稻生长期用水需求,把握了粮食夺丰收主动权。
去年中央一次性下拨1.28亿元支持湖北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的机械设备,使抗旱日灌、送水服务能力,分别提高3.9倍和3.2倍。抗旱服务能力的提升,在今年的抗旱拉水送水、架机提水、打井取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等方面最前沿的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52支县级以上水利抗旱服务队出动2960人次、临时架机6120台套,浇灌农田163万亩次,将抗旱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农户家中。
抗旱期间,旱区通过组织人力抗旱,同时调度1960座水库放水、5763座泵站提水、346座骨干涵闸引水,累计提供抗旱用水约62亿立方米,累计抗灌农田1640万亩,占总数的88.2%,抗旱减灾效益达182.6亿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