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车小磊 蒋文
抢修水厂 余震算什么
41岁的四川省绵阳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水务科科长李果,4月23日早上接到通知:带领一支应急供水抢险突击队,前往宝兴抗震救灾!绵阳水务局的8人突击队,在李果的带领下出发了。余震不断,到宝兴的路段多处有滑坡的危险,很多路段车多拥堵,交通十分不便。赶到宝兴县灵关镇时天色已晚,加上正下大雨,突击队一行只得在车上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7点,他们就赶到了宝兴县水务局。
此时的工作任务十分明确:必须让宝兴县城尽快有水喝。但是宝兴县城的原有居民和震后救援力量加起来足有3万多人,这么多人的饮水从哪里来?答案就是宝兴县唯一的水厂——宝兴水厂。
宝兴水厂震后的状况触目惊心:旁边是险峻的高山,地震后大量巨石滚下,水厂大门被砸毁,围墙也被砸倒,到处一片狼藉。已经没有时间进行整理了,突击队果断决定抓紧时间抢修供水管网。但此时施工面临两个困难:一是没有施工作业面。在狭小的空间内很难进行大面积的管道施工。二是余震不断,山上还不时有飞石落下。经验丰富的队员们克服困难,设置了一个瞭望哨,险情危急时呼喊大家躲避。
此时,另一支来自自贡的抢险队也到了。两支队伍合为一处,队员们马上分头行动,排查震损情况,制定抢修方案。
下午1点,水厂上游的取水管道抢通了。夜里12点多,突击队组织人员,携带听漏仪和超声波探漏仪,到水厂对管道进行探漏。此后每天如此,每次探漏都要2个多小时。
说起突击队,宝兴水厂的赵厂长竖起大拇指:“他们干得又快又好,都是专家级的。”宝兴县水务局局长杨世学非常感激:“要不是这些兄弟,我们真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他们的专业帮了我们的大忙。”
就想为灾区做点实在事
在应急供水抢险突击队的努力下,继宝兴水厂抢通之后,通往震后重要区域的供水管道也陆续被抢修完毕。4月24日下午,宝兴县的各临时安置点、医院、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的饮用水问题基本得到保障。宝兴中学体育场是县城最大的临时安置点,这里供水安全无虞。在集中做饭的灶台边,数个大铁盆储存着满满的清水,几个妇女正在洗刷餐具。李果队长说,宝兴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800~1000立方米,因为它的恢复运行,每天能解决宝兴3万人的吃水用水问题。
许多临时供水点水管没有水龙头,难免会有水白白流出。4月24日下午,突击队又抓紧时间,在两个较大的安置点——宝兴实验中学和宝兴中学,为水管安装了水龙头,把水用到需要的地方。多次参与抢险和重建工作的突击队,还给县水务局介绍了节约用水、灾后重建的经验,对水厂的技术、运行、管理等提出了不少合理建议。
“虽然目前救灾设施和物资还比较充足,但各乡镇的抢修力量很薄弱。”李队长对此忧心忡忡,“那些地方更需要我们。”突击队还要陆续深入宝兴县一些受灾相对比较严重的乡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抢修,保障供水,解决受灾群众的饮水问题。李队长诚恳地说:“我们就是想为灾区做点实在事。”
旗帜在山里飘扬
突击队走到哪里,都带着两面旗帜:一面党旗,一面队旗。到了施工地点,他们会先将旗帜插好,用这样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和使命。队伍里的成员党员居多,多数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老同志”。
梁勇和陈加兴50多岁,来自绵阳市游仙区自来水厂,参加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应急供水抢修。来自安县前进村的郭孝军已经56岁,长期在村镇水厂从事建设、管理工作,有着许多基层供水抢通经验,在这里他也跟年轻小伙一样搬抬重物。
突击队队长李果随身携带工作证,部队转业到地方水利部门后,他苦学了多年水利专业知识,从事水利工作至今已经12年。汶川地震时,他负责绵阳全市,特别是北川等重灾区的应急供水,特殊施工环境下的施工经验丰富。这次抢险救灾,他早早就报了名。李队长说:“汶川地震时,我们那里是灾区,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帮助过我们,听说要到芦山灾区抗震救灾,我们绵阳市水利系统很多人报名,能有机会来这里做一点事情,就是一次难得的报恩机会。”
4月26日一大早,李果带着他的8名队员,开着2辆卡车,先到宝兴县水务局拉上成捆的水管,再驱车前往十几公里外的五龙乡,那里有个100多人的安置点存在饮水困难,等着他们去救急。
漫长的山路颠簸后,突击队到达五龙乡东升村民达四组,这里位于半山腰,势险坡陡。从车上卸下发电机、管道等设备,队员们搬抬到合适的位置,开始一丝不苟地安装管道。听到发电机的轰鸣,安置点帐篷里的村民走出来,望着紧张忙碌的队员,露出赞许的笑意。在队员们身后,代表着水利人的火红旗帜,在微风中骄傲地飘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