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记者 王华 刘彦海 车小磊 蒋文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面前,芦山震区水文监测工作显示出水利职工非同一般的能力。“震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抓好自救,抢好监测,报好数据。”雅安市水文局局长唐海彦说,震后他们三箭齐发,有序推进水文监测有效开展,短短3小时内取得了一个个饮用水水质、河流流量等水文监测关键数据。
“从上到下反应迅速,应急监测准确及时,职工团队忠职尽责。”四川省水文局局长李华杰如是说。
临危不惧,从容应对;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在“4·20”芦山抗震救灾过程中,水文人作为刀锋尖兵,始终保持着愈苦弥坚、砥砺奋进的工作激情,紧要关头冲得上,关键时刻顶得住,危难之际拿得下,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测报工作任务,用坚守岗位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舍生忘死、攻艰克难的时代赞歌,他们也将自己的辛勤和努力定格在了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
主动出击
水文救灾反应迅速
监控河段是否有堰塞湖形成?群众的饮用水水源是否受到影响?在水文设备可能受到损坏的情况下,各项数据监测如何保障?4月20日上午,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这些问题就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四川各级水文人的心。
李华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通知全局职工到单位集合,并迅速成立了水文应急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电话信号不稳、通话时间十分短暂的情况下,应急指挥部向全省水文部门作出部署:在保证水文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组织车辆、设备,开展抗震救灾应急抢险任务。
与此同时,李华杰接到了水利部水文局局长邓坚打来的电话,邓坚转达了水利部部长陈雷对四川水文人的慰问和下一步工作指示。陈雷再三叮嘱要保障四川水文职工的人身安全,并表示将给予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一切支持,同时要求做好震后的水质监测工作,关注灾区的水质变化情况,并在堰塞湖除险方面多做工作。
在得知水文系统的受灾情况后,四川水利厅厅长冷刚及时作出下拨帐篷、应急照明等救灾物资的指示。长江委水文局、广西水文局、云南水文局、青海水文局等,也纷纷给李华杰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提供任何能力范围内的支持和帮助。长江委水文局还派出一支4人应急小分队,紧急赶往雅安,恢复宝兴、芦山水文站的缆道控制系统。
省水文局副局长向玉林在宝兴县办完事后返回雅安途中,恰遇强震,他立即让司机调头返回芦山方向,赶往灾区。20日上午10点,向玉林在芦山县与雅安市水文局方面会合后立即组建前线工作组,指挥水文抗震救灾。
据初步调查,雅安共有15个水文站受到不同程度损坏。雅安市水文局在震后立即启动水文应急预案,并成立应急抢险指挥小组,下设设备抢险维护组、水情预报组、水质监测组和灾情统计信息报送组。同时派出两个工作组,分别由局长唐海彦和副局长张超带队,一路赶赴各水文站点了解灾情,进行堰塞湖查勘,做好水情应急监测。
持续监测
保障生命与饮水安全
4月20日13时50分,雅安市水文局在即时水文监测系统上发现,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河段流量出现了小于1立方米每秒的情况,随后还一度出现断流现象,这一数据十分反常。经过现场勘察后发现,一个堰塞湖已经在玉溪河段金鸡峡处形成。
堰塞湖下游河段分布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水库和电站,情况十分危急!雅安市水文系统紧急会商,并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加大拐子沱水库下泄流量,冲刷壅塞体,水库流量从30立方米每秒一度上升至244立方米每秒。随后水位一路走低,流量逐渐减小,堰塞湖险情排除。
就在堰塞湖险情紧急排除之后,四川省水文局又在第一时间启动水质应急监测预案,震后第二天便派出水环境应急监测车奔赴重灾区,兵分四路对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及雅安市区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质情况调查,通过现场采样、送回监测车快速分析、及时报送信息的方式,对相关水源地实施应急监测。根据汶川地震水质监测经验,在加大频次的基础上,省水文局还紧急调用生物毒性检测仪,增加水质监测项目。
负责水质监测的职工们冒着滑坡和塌方不断发生的危险,严格检测灾区内的相关河道,车开不到的地方他们就徒步前往,除详实提供了灾区水源地水质数据外,还制定了地震灾区的水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雅安市水文局水质科工作人员赶往的第一个地点是雨城区多营坪水文站,他们借助备用电源,在震后3小时就拿出了第一份水质监测数据,并上报雅安市政府。截至4月29日,雅安水文局实验室总共分析水样40余个,应急监测车共监测饮用水水质数据70余份。工作人员将水质应急监测结果与震前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灾区各地饮用水水源各项水质指标与震前基本一致,水质未受到污染。
尽职敬业
关键时刻勇于担当
在经受此次严峻考验的水文队伍中,一个个普通的水文人展现了大灾面前独当一面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灵关水文站职工王泽林和同事首先想到的是把水文测报工具抢运出来,随后他们采用24段制观测水情变化,在水、电、网络、通信、交通等全部中断的情况下,向外界求助发出水文数据。
在地震发生当日,蜂桶寨水文站恰逢所在河流发生一年一度桃花汛,河水湍急,水位陡涨。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站长张高定震后第一时间展开水文测报工作,并跋山涉水近3公里,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报送测报数据。
宝兴水文站的两层小楼紧邻宝兴河而建,对面是一座无名大山,地震后不时有巨石滚下,站长宋丽琼亲眼看到山体滑坡吞噬民房。街上居民劝说他们到附近避灾,宋丽琼说:“我们走了水文数据怎么报?这样做是严重的失职行为!”
成都市水文局职工刘和荣在震后第2天就与其他3位同事随同水质监测车进入灾区,车上过夜,坐着休息已经成为在灾区工作的常态。
灾区道路一抢通,四川省水文局就将大米、蔬菜、药品等物资送到了部分受灾职工手中。对于水文站职工来说,食物虽然是必需品,但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一顶安全帽,能够让他们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他们没人叫苦,也没人觉得自己是英雄,都认为自己在做该做的事情。”李华杰感叹。
举全系统之力,集精锐之师,四川水文以超常规的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再次展现了一支震不垮的水文队伍。攻艰克难完成应急修复,矢志不渝抓好灾后重建,四川水文人在用点滴行动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