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记者 刘彦海 李立平
一座座水库、一个个灌区、一处处水源工程,作为芦山、宝兴、天全县等芦山震区供水的“筋络”和“脏腑”,事关震区农民生活、农业灌溉的正常需求。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迅疾展开水毁工程应急抢修,确保供水大动脉畅通无阻,成为四川省农水局抗震救灾工作的头等大事。经过短短半个月的聚力奋战,芦山震区震损水库应急除险、农村饮水工程和灌溉水利工程应急抢修等基本完成,赢得了确保震区水库安全和群众饮水安全的主动权。
协力联动高效
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副厅长张强言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组织全面排查工程险情,落实应急抢险措施,确保水库安全和群众饮水安全。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快速响应,按照“4月底前基本完成震损水库应急除险任务,5月10日前基本解决灾区群众饮水困难”的抗震救灾工作目标,立即成立4个抗震救灾工作组分赴灾区。
戮力同心,鏖战震灾。地震后第一时间,四川省农田水利局从绵阳、资阳等市县抽调111名技术人员,组成12支应急供水抢险队,分别前往芦山、宝兴、天全等重灾县参与应急抢险。当日午后,第一个工作组到达震中芦山县,其他两个工作组先后赶往玉溪河灌区、雅安灾区一线查看灾情,排查处置险情。
地震次日中午,剑阁水务、元坝水务等8支救援队伍抵达芦山县,对震区城镇、农村供水管网进行抢险维修。经过三天的艰苦奋战,4月24日中午,芦山县城陆续恢复供水,为抗震救灾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供水保障。
水库除险及时
当前正值芦山震区大春用水时节。地震中损坏的水库、灌区、小型水源工程等水利工程设施已无法引水灌溉,使得震区春季灌溉形势更为严峻。针对这一情况,四川省农田水利局按照轻重缓急,组织专业抢修和施工队伍紧急抢修震损水利工程设施。
“吃水问题解决得很好,但我们担心地里的庄稼能不能及时浇上水。”天全县始阳镇农民面带愁容,看着裂缝开槽的始阳水库说道。
始阳水库总库容75万立方米,是水库下游地区春季灌溉用水的唯一水源,同时也是芦山震区两座高危震损水库之一。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及时组织施工队伍,完成水库裂缝开槽回填、溢洪道底板修复和放水设施更换,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全部完成应急除险任务。看着一库清流滋润着碧绿秧苗,水库下游群众脸上露出了笑容。
据了解,芦山县清思堰进水口渠道在芦山地震中毁损严重。滚落的山石体积近2000立方米,就连破碎机和挖掘机也无能为力。全县大春用水即将开始,必须在短时间内修复清思堰进水口,确保下游近9000亩农田按时栽插。5月7日上午12点,雅化集团爆破队成功爆破了巨石,标志着清仁乡即将开始的大春用水有了足够的水源保证。
应急供水有序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因地制宜,采取“一乡一策”“一镇一策”“一库一策”“一渠一策”的办法,着力抢修震区水毁工程,确保供水“大动脉”畅通,全面恢复应急供水能力。
芦山地震导致玉溪河灌区引水枢纽及主干渠团结渡槽、镇西山隧洞、肖家湾渡槽不同程度受损,太和段主干渠渠底多处裂缝,漏水严重。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指导灌区管理局,果断采取主干渠及百丈水库左右干渠停止进水、引水枢纽和百丈水库全开泄洪闸降低库水位等应急措施。4月23日下午5时,百丈水库左右干渠实现小流量试输水,缓解了蒲江县7.9万人和37.5万亩农田的用水矛盾。玉溪河灌区主干渠也于4月26日早上7时进行小流量试通水,解了灌区用水的燃眉之急。
据统计,震区各级水利部门通过应急抢修城市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灌区渠系工程,以及水窖、水池、塘坝等小型水源工程,指导群众采取寻找泉水、清淘水井等方式,累计解决了126万人的饮水困难和2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