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扣人心弦,而我,却不知道怎样安抚我的母亲。
按说现在儿女们都长大成人,或出嫁或工作,辛苦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母亲,该过上清闲舒适的日子了。然而,母亲过得并不好,儿女都走了,她嫌孤寂。这叫我很不安。
有人说母亲不会享福。她生活得非常简朴,粗衣淡饭,舍不得多食一滴油多花一分钱。现在看,母亲是过分刻苦了自己。但这与过去是分不开的。
那时家境贫寒,父亲公职在外,我和姐姐年幼,为了家计温饱,母亲出力劳神,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感情。一座砖瓦屋到她手里变成大楼房,儿女亦如房前的杨树长高长大,母亲却心力疲惫,日渐苍老了。
母爱是女人的天性,很多女人把自己的儿女视为第一生命,母亲即是。我高中住校,周六还未进村,就远远看见母亲站在屋前大树底下等我回来。那年,我要去工作了,母亲悲喜交加,舍不得儿子离开。偶尔,母亲会坐在门前石头上,望眼欲穿。
母亲给儿女的多,儿女给母亲的却很少。在城里工作后,我劝母亲来城里住,她却住不惯,也依恋生活了几十年的土窝。她想要家有人居,儿孙绕膝。她所要求的只是一种极平凡的幸福,然而我却无法给予。
我走上工作岗位,娶妻养子,家事公事,常回家看看母亲都不能保证。记得有一次回家,母亲不在。我走进屋子,一切都是那样干净有序,锅里的馍还散着余热,我心里不禁热乎乎的:家有母亲真好!
现在,我只想多孝敬母亲,多做一些事让老人家快乐、保重,永远别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