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振钧,1917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卢阳镇(原城郊乡)锦堂叶家村,他身材高大,性格刚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我华北地区大举进犯,时年20岁的叶振钧于同年10月从汝城县第一批征兵入伍,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后到部队军训,他刻苦学习军事知识和操练,仅一年半时间,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百发百中,在多次射击比赛中获得第一、二名,被誉为“神枪手”。
1938年底,他随129师某部守防河南济源县,任机枪连第一班班长。他们所属的谷营庄、毛家岭、荣大庄、进西庄等八个村庄位于河南省西北角,它头枕王屋山,脚蹬黄河滩,身驱卡在坡头、大裕两个镇之间,紧扼山西直通洛阳的黄河渡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寇多次向此地驻防的二营进攻,但都未能征得半寸阵地。
1941年7月,日寇不甘心失败,调集济源、孟县、沁阳县的伪军两千多人马,从孟县出发,由东向西对二营进行残酷扫荡。为了抗击日寇,二营配合当地自卫队,利用有利地形坚守阵地,并派出一个尖刀排在敌军两侧进行骚扰偷袭。这一天,日伪军步步西进,先遣部队到达马鞍岭与二营一连相遇。日军马上调集五门大炮向我方阵地猛轰,一刹时,炮声隆隆,机枪狂鸣,主力部队被敌军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在此紧急关头,必须打击敌人的炮手。以叶振钧为队长的神枪手主动请战,他带领队员们迂回坡旁,距敌阵地百余米,趁敌不备,一阵枪响,敌军七、八名炮手应声倒地,顿时,敌炮已成哑巴。我军乘机撤出第一阵地,在自卫队的掩护下退到毛家岭西,坚守第二防线。下午,日军在一轮猛轰,大军挺进毛家岭,烧房抢物后,未见动静,以为军民都上了西山。日军在黑田大队长的带领下,渐渐地向前行进,伪军副列团长紧随其后、步步跨进我军的埋伏圈。此时,我军严阵以待,小分队则埋伏在毛家岭寨头上,此时,日军黑田大队长和伪军正从毛家岭北的通洼向下前进,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叭、叭”两声,叶振钧手起枪落,日军大队长和伪团长还未回过神来,便从马上栽了下来。顿时,枪声、炮声、呐喊声震撼山谷,被包围的日军和伪军成了没头苍蝇,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残兵,拼命逃向东川一带去了。
从此,叶振钧更加出名,他为抗日战争立功无数,并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抗战胜利后,叶振钧退役回到了家乡,2006年12月去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