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全力改革攻坚
努力破解水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
湖南省水利厅
(2015年1月9日)
2014年,在水利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新思路,在全面抓好水利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水利改革,通过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努力破解水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为加快水利建设、严格水利管理提供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破解资金投入瓶颈和严格河道湖泊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新的突破。
一、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竭力破解水利投入不足瓶颈制约
我省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水利投入的增幅超过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省级财政落实水利投入28.18亿元,较2013年增长52.4%。水利基金、水利规费征缴力度加大,截至12月中旬,全省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约22亿元,省本级入库8.83亿元,为计划任务的126%;省本级水资源费入库2.2亿元,为计划任务的110%。
(二)做实水利投融资平台。成立了湖南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亿元,并将省政府所持有的澧水公司股权净资产和水利厅属企业资产注入平台公司,积极融资投资参与城市防洪等公益性工程建设,并根据当前政策调整变化,研究发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推进制约地方发展的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市、县共成立36个水利融资平台公司,通过财政注资、金融贷款、土地储备等方式融资92亿元,极大缓解了水利建设资金供需矛盾。
(三)调动群众投入积极性。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按照“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制定完善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奖补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极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大兴“五小”水利的积极性,撬动地方财政和群众水利投入40亿元以上。
(四)整合部门涉水资金。全省共整合国土、扶贫、农开、烟草等部门涉水资金57.5亿元,主要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多元化投入,2014年度全省水利投入超过200亿元,城乡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全力突破河道湖泊管理保护滞后难题
按照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理念,统筹城市与农村、上游与下游、河道内与河岸上,加快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全面加强河道湖泊管理保护。
(一)大力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把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成立了由省长担任主任的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出台了《<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开源与节流并重,截污与治污并举,并在全流域率先实施生态补偿,制定了生态补偿办法,强力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工作,努力实现“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目标。
(二)深入推进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巩固前两年全省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落实“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砂石资源有偿出让、船只发证管理、日常监控体系建设等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遏制河道采砂“乱象”,采砂船只、砂场码头均大幅减少,市县城区河段和重要交通要道采砂尾堆基本清除,全省河道砂石资源出入总价款突破100亿元。
(三)全面推进河道保洁工作。按照“控源头、清河道、重监管”的思路,在全省部署开展河道保洁工作,推行属地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的重要依据,确保各行政区域内城乡垃圾不入河、不出境,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