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社党委的部署,就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思考和讨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从发展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我认为:到当今,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人,中国的实践检验了共产党人,中国的发展需要共产党人。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也必须选择人民,还要坚持选择人民。不选择人民,就谈不上自信,更谈不上几个自信。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缔造了让中国人民史无前例的幸福生活与强国之梦,而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已有覆辙之鉴。
在当前,之所以能够提出增强三个自信的命题,我认为这也是符合发展的观点。为什么要提增强自信?是不是我们开始不自信了,开始不坚定了?不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的前行和曲折是统一的,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前行道路上出现曲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因为出现曲折才使得需要思考道路的方向,发展前行的效率,去相信目标,相信远方。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政党的任何发展时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在中国新时期,姓资姓社,中不如西,今不如昔的纷争甚至是挑拨并没有停止,只有科学的实践能检验适合的制度,发展真实的理论,走向正确的道路,这就是三个自信,这是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自然形成,不是人为设置,不是行政强制,它是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创造检验而来,是90余年一个政党奋斗不息历经苦难和曲折实践而来,而又被一个正在强大的新国度前行推进而来,这还不能得到坚定的自信吗?
自信,不等于盲从,不等于不思考,不警惕。共产党人能不能坚持清醒,能不能胸怀人民,能不能清除腐败,能不能坚强执政,这是使命。要用自信去履行使命,要用使命去回答人民,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来告慰人民。
关于如何增强三个自信,我认为回答很实际:第一,历史证明,其他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在中国现实行不通;其二,现实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理论体系、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其正确性与科学性。这如同开车上路是一个道理,已知他路不通,脚下轻车熟路,还有导航,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将错就错呢?一定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老路苏联走过,邪路民国走过,都是前车之鉴。
还有理论自信。“导航”,就是指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植根于人民,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一个系统的指南,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指导,证实了其科学性。
关于制度自信,我认为更具有说服力和自信心。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在发展崛起?四大流域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还存在复兴?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支撑,虽然也曾历经曲折。在其中,除了制度体系本身的科学性之外,我认为还必须重视中华民族内在文化基因的独特特征。现在我们的问题确实是不自信,事必称要世界认可,西方认可,甚至选择去相信别的国度,别的文化,别的制度。但要强大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必须有自信的内心。
此外,我认为,增强自信,必须也要重视实现现实美好,今天比昨天美好,明天比今天美好。也就是说,要科学发展生产力,最大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需要,最大限度避免社会贫富悬殊差别,让人民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我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衷,也是党章规定的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的总结是:心若在,梦就在。坚持自信,才能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