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来帮爸爸核实、统计几个数据,我写总结用。”灯下加班的我,习惯按水文数据的核校规则约束自己,找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帮忙。
女儿看电视正入迷,对我的呼唤不满:“那么几个破数据,你自己统计一下不就得了。”
面对女儿的不屑,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她:“这些数据可小瞧不得,反映了很多问题呢!”
“哦?说说看,都反映啥了?”女儿好奇地问。
我指着第一组数据说:“2014年,测流153次。这是过去年份的两倍多,每完成一次测验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而且必须全站人员团结协作才能完成。观测水位3486次,把每一个水位值串联起来就反映了黄河利津断面一年来的起起伏伏、涨涨落落;还有含沙量的测次、日平均流量、年径流量……搞水文基础研究、黄河治理都不能缺了这些关键数据。”
我看看似懂非懂的女儿,继续道:“河里的水是沿黄人民的生命线,去年秋天黄河流域开始大旱,一直延续到今年入夏,我们紧张了大半年呢。”
“黄河有水尽管引就是了。你们紧张什么?”
见女儿不解,我点了下她的脑门:“都乱引那还不乱套了?黄河水有很多种功能,输送泥沙的水、维持生态的水、抗旱的救命水、跨流域济青济淀的水……一样都不能少啊!”
女儿先是瞪大了眼,继而笑了,“这用得着你们紧张吗?你们一个小水文站,能起多大作用?”
这有点伤我自尊,我白了女儿一眼,“别看我们水文站小,它可是黄河入海的把口站,关键时候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关注我们的水文数据呢!这些数据虽然枯燥,却是黄河的生命体征啊。”
这番话让女儿也严肃起来:“这些数据真是太重要了,咱快点统计起来吧。”我看着女儿专心的样子,欣慰地笑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