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编号:10120170019
   
         
 
 
         
 
 
 
 
 
一往情深寄汉江
 
分享到:
2019-12-09

  这辈子注定与水有缘,生长在长江边,与生俱来与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离家求学首选的专业就是水利,毕业后从县水利局到湖北省水利厅,再到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干了一辈子水利。让我最难忘的是南水北调这个世纪大工程,那几年所经受的血与火的淬炼,特别是兴隆工程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引江济汉抗旱救灾老百姓心急如焚的期盼和“救命水”流进稻田时那如释负重的笑脸,一幅幅感人肺腑的场景,仍时时浮现在眼前……

  降服洪魔筑安澜

  离开南水北调领导岗位到省政协工作两年多了,可我只要有机会去兴隆水利枢纽,总会站在大坝前的汉江边,静静地看着那被驯服的江水,乖乖地沿着闸门顺流而下,奔腾不息的浪花,像似在与我打着招呼,欢快地向东流淌。每当看到这一幕,总能勾起8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场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抗洪场景,众志成城降洪魔的激烈场面依稀可见……

  2011年9月,受汉江上游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影响,丹江口水库水位迅速上升,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指令,丹江口水库从9日17时30分开始泄洪,到14日15时,下泄流量达到10700立方米每秒;到15日15时,下泄流量已达13500立方米每秒,泄洪量急剧增加。

  汉江的形状是上游宽阔、下游狭窄,像似一个漏斗,上游的泄洪,加上区间支流的汇入,让汉江下游防汛形势陡然严峻起来。

  汉江兴隆河段属游荡性河道,水下为深厚的粉细砂,覆盖层总厚达60多米。粉细砂抗冲流速小,抗冲刷能力低,在深厚粉细砂覆盖层上填筑的围堰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波涛汹涌的洪水像桀骜不驯的野马,肆无忌惮地撕咬着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上游围堰……

  9月18日下午,我正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副局长虞志坚同志的号码,我骤然紧张起来,因为我们有约定,每天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通话,随时了解掌握汉江的汛情和工程抗洪抢险的准备情况,此时他主动打来电话,让我预感到发生了重大事情。

  果然,虞志坚在电话里气喘吁吁地喊道:“下午16时许,兴隆水利枢纽工地上游围堰裹头右侧发生大面积崩塌,长度已达近百米,高度距离围堰堤顶仅剩1米。如果围堰决口,几十亿元的工程将毁于一旦,情况万分危急!”

  凭着多年的防洪经验和参与“98抗洪”大战的历练,我果断地命令虞志坚:“冷静应对,按照预案,果断处置,全力抢险,确保围堰安全。”

  “我负责后方调度,你负责一线指挥,迅速开始行动!”

  国家行政学院的宿舍,瞬间变成了后方指挥所,一个多小时内,我连续打了30多个电话。

  潜江市市长的电话接通了,沙洋县县长的电话接通了,参建单位项目部经理的电话都接通了……虽然遥隔千里,面对险情,大家的心迅速凝聚在了一起。引江济汉工程建设管理处30多名干部职工带着机械设备出动了,武警水电二总队引江济汉工程拾桥河枢纽项目部的官兵开着挖掘机、运输车出发了……

  紧接着,我向省分管领导田承忠副省长作了汇报,并迅速起身赶往首都机场,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兴隆工程围堰上。

  身在现场的虞志坚同志和我通过电话之后,已迅速地冷静下来,当机立断,立即指挥防汛抢险,并迅速与闻讯赶来的其他领导商议,现场紧急召开抢险会议,成立了前线抢险指挥部,马上启动抢险预案,并立刻向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办公室报告险情。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领导放下电话,迅速组织防汛抢险专家紧急驰援、现场指导。

  “命令在兴隆枢纽工程基坑内的全体人员、设备,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命令各施工单位即刻调派石料运输车、反铲机、装载机等设备,调动防汛抢险突击队到现场抢险!”

  工地广播响彻每一个角落,随着一道道命令的下达,人员、机械设备迅速向围堰崩塌处聚集……

  机械、车辆的轰鸣声,队伍脚步声、催促声,加裹着风声、雨声、波涛声,弥漫在整个工地的上空。

  15分钟内,1000多名施工作业人员及大型设备,在兴隆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处科长王祖卿、副科长彭翔鹏的带领下,紧张有序地沿着施工便道驶离了基坑,忙而不乱地后撤到了安全地带。

  20分钟内,600余名抢险队员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上游围堰,20多台套大型机械向崩塌处抢抛块石及储备的水泥搅拌桩桩头,装载着防汛土石料的运输车队也源源不断、火速赶向现场。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治理项目的标志性工程,国家投资36亿多元。工程建设施工已过半,如果决堤冲垮,后果不堪设想。

  当大批的抢险队员和机械车辆赶到塌方区域时,围堰堤段近百米长的雷诺护垫由于洪水的淘刷崩塌水中,掀起数米高的巨浪。迎水面斜坡如同遭到刀劈斧砍,形成了一道近90度的峭壁,边缘土石不断坠落水中……这惊险的一幕,令不少参加过“98抗洪”的“老水利”也顿然失色、目瞪口呆。

  现场指挥虞志坚果断决定:“采取抛石镇脚来抢护,垮多少填多少,缺多少补多少。”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胜利。不到半小时,中水五局338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到了。他们手持铁锹和编织袋,有的装沙,有的扛包,奋力将沙包一袋袋投入汹涌的漩涡中。

  中水六局11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到了。他们按照预案,两个小组分工明确,一组人员负责架设照明线路,他们牵拉着电缆线沿着围堰两侧行进,飞快地安装照明灯。刹那间,漆黑的大堤上灯火一片。二组人员也迅速投入搬运沙袋的抢险之中。

  中水十一局15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也到了。印有“中水十一局青年突击队”字样的红旗,在呼啸的江风中猎猎作响。

  武警水电二总队七支队引江济汉拾桥河枢纽项目部40名武警官兵风雨兼程来了。这是一支参加过“汶川大地震”北川、舟曲救援的英雄部队,也有过多次的抗洪抢险经验。10辆自卸车辆一字排开,绿色的军装在人流中格外醒目。最可爱的人来了,抢险队伍似乎有了主心骨,人心大振、士气大振,抢险的速度加快了。

  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从30多公里外的雁门口,紧急调集了30多辆满载大块石的运输车,急速驶向围堰崩塌处。

  潜江市南水北调局局长刘明耀,率领驰援的10多辆满载块石的运输车,以最快的速度驶向围堰崩塌处。

  沙洋县南水北调局局长范士军,引导着20辆运输车疾驰赶往兴隆工地。

  省南水北调管理局机关的党员干部赶来了,与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和西北监理公司兴隆工程项目部的干部职工一道,快速组成了协调小组、督导小组、技术小组、保障小组,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他们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围堰大堤上,他们穿梭在抢险队伍里,奔跑在机械、车辆旁,指挥着推土机、挖掘机密集作业,调度着运输石料车辆有序装卸。

  时任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处处长刘文平,时而在临时指挥所与技术专家们分析各方汇来的数据,时而在抢险重点区域查看险情,削瘦的身影在风雨中艰难地躬行。副处长刘隆斌指挥机械车辆,挥舞的双手已举得酸痛,却顾不上放下片刻;工程科科长鲁友运已喊哑了嗓子,车轮卷起的泥浆不时飞溅到脸上,他却丝毫没有查觉。大堤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匆忙中却不显杂乱无章,拥挤中却显得进出有序。

  江面上,洪流滚滚,风急浪高;围堰上,江风呼啸,泥泞难行。豆大的雨点裹夹着细沙吹打在抢险队员的脸上,江中飞溅的浪花拍击着抢险队员的身子,他们浑然不顾。在风雨中奋战,在泥泞中坚守。时间就是生命,岂能错过分分秒秒。“争分夺秒,誓死保卫围堰”的呐喊,不时地在抢险现场响起。他们与洪水赛跑,他们与洪水做殊死的拼搏!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领导密切关注着兴隆抢险的进展情况,时任主任鄂竟平同志、副主任张野同志多次打来电话指导抢险工作,要求湖北南水北调建设者齐心协力,确保围堰安全。

  省委、省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分管副省长田承忠同志把电话直接打到抢险现场询问情况。他要求现场指挥转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慰问和关心,一定要发扬“98抗洪精神”,众志成城、一鼓作气,确保工程设施安全,确保人民财产安全。

  “有石就有堤”,大块的石头无疑是防止围堰大堤被洪水冲刷的关键。随着抛石量的增加,防汛备用石料已难以满足抢险需要,必须尽快就近调运石料。“老何,能以最快速度保障到位吗?”虞志坚紧盯着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何裕森问道。何裕森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回答:“能!保证完成任务!”转身消失在夜幕中。

  没过多久,满载块石的运输车一辆接一辆到达险情发生地段,反铲机、装载机同时作业,一车车石料被抛入崩塌处,溅起层层水花。截至19日11时,累计抛石2万余吨后,石块才逐渐露出水面。

  经过2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100多米长的围堰崩塌得到了控制,并对上游围堰裹头进行了加固,几十亿元的国家财产保住了!

  夜幕笼罩着大地,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站在围堰大堤上。

  我身后不时有一排排的党员突击队员,打着手电在仔细地巡堤查险,不远处几十辆满载石块的翻斗车,沿着大堤一字排成了长龙,就像一只搭在弦上的利箭,随时射向险点。

  机械、车辆旁边,三五成群的抢险队员在作短暂的休整,以迎接未来可能的大战。望着他们被雨水浸透的背影,我的视线模糊了……几十个参建单位,加上周边的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互不隶属、互不相识。但在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一声令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汇聚到这险要之地,置生死于度外,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统一,大义凛然。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荆楚儿女的顽强和拚搏,更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

  争分夺秒“救命水”

  “救命水来啦!”2014年8月9日12时,湖北省仙桃市徐鸳泵站管理局局长黄华,看着滚滚江水涌入泵站引水渠,高兴地叫喊着……

  黄华所说的“救命水”,是引江济汉工程从8月8日开始从长江引入汉江的汩汩之水。此刻,他因泵站不能提水灌溉而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了。同时,一展愁容的还有翘首以盼的百万汉江沿岸群众,以及亟待江水解渴的160万亩良田。

  2014年入夏开始,江汉平原就持续少雨,入伏后,天气持续炎热。湖北荆楚大地,这个天佑水润之省,却在旱魔袭击下,多地告急:截至8月2日,全省11市的45个县市区785万亩农田受旱,65万人饮水困难!

  8月3日,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到汉江下游的仙桃市调研抗旱工作,映入他眼帘的是这样一种干旱景像:该市60多万亩农田干旱,稻田里的土地已龟裂出一条条深沟,新建的徐鸳泵站无水可抽,处于停机状态。该市另一主要引水工程——泽口闸已经断流,这是建闸60多年来首次遇到的“断粮断顿”!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总产量中,水稻占百分之七八十集中在中稻。现在中稻正是扬花吐穗的关键季节,正是要水的关键时刻,如果继续干旱下去,广大农民将面临绝收的境地。

  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沉思良久后,鸿忠书记眼睛豁然一亮,从秘书手里要过手机。此时,我正在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主持召开工程建设专题会议。桌上的手机响了,一看是省委李书记的电话号码,我顿时紧张起来,没有重大的事情,省委书记不会直接给我打电话的。

  “李书记,您好!”

  “志高同志吗,引江济汉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报告李书记,进口泵站的机组设备正在边安装边调试;67公里的渠道已经基本贯通,正在进行过水试验。”

  “汉江下游的旱情想必你也已经看到,省委省政府要给你们增加一个紧急任务,那就是让引江济汉工程提前开机运行,应急调水,把长江水引到汉江下游来,用远水来解近渴。现在,江汉平原的人民群众翘首以盼啊!”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久旱无甘霖,辛苦劳作却颗粒无收的焦虑和绝望。深思了片刻,果断地答到:“李书记,我们坚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想方设法排除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放下电话,我把情况向大家作了通报。马上改变会议议题,迅速研究提出应急调水方案,会议室顿时沸腾起来。

  引江济汉工程是为缓解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影响,国家全额投资建设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长江向汉江调水48亿立方米,同时还为江汉平原开辟一条新的航运快捷通道。

  但按照原来的工期计划,通水的时间是50天以后。进口泵站的机组虽然是边安装边调试,缩短了时间,然而需要全面排查上游挡水条件,才能知道是否满足节制闸过水要求,整个机组能不能一次开机成功,大家心里还是没有底。

  荆江大堤防洪闸设计要求在静水或者上下游水位差不超过2米的情况下启用,而当时闸门上下游水位差高达6.8米(上游水位34.1米,下游水位27.3米),远远超出设计标准,突然启用存在很大风险。

  地处沙洋县的拾桥河双向挡水平面弧形节制闸,是亚洲同类型的第一大闸门,性能先进而技术复杂,刚刚安装到位,这个“巨无霸”能不能听从技术人员的调遣,乖乖地开启和闭合,大家也是心中无数。

  67公里的渠道虽然贯通了,但进口与长江、出口与汉江相连的围堰尚未拆除,共有近5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需要进行水下开挖,同时还要做好进出口等枢纽建筑物的基坑充水,以确保建筑物安全。

  困难摆在面前,解决不是困难,困难的是时间,时间不允许再按照原来的计划按部就班,必须争分夺秒抢时间,早一天通水,就有可能挽救下游的农业生产。

  旱情不容许我们犹豫,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确保尽快实施应急调水。这是我们管理局党组一班人的共同心声,更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机关各处室迅速地行动起来,按照各自分工,紧锣密鼓组织设计单位开展技术准备,认真研究应急调水方案。

  在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报送了紧急报告,陈述应急调水必要性、紧迫性的同时,我通过电话直接向鄂竟平主任作了简要汇报。鄂主任了解了湖北的旱情后,十分关心和重视,表示将全力支持湖北的应急调水工作,特事特办,很快就指示有关部门对湖北南水北调管理局的报告进行了批复。

  8月4日,我带领机关技术部门负责人赶到荆州实地查看对应急通水制约较大的进出口段和拾桥河枢纽。与生产厂家的现场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认真研究每一个环节、仔细琢磨每一个细节。

  8月5日下午,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党组在荆州召开了应急调水战前动员会,参建各方共60多人参加。听到旱情的介绍和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任务要求,大家纷纷表示,在党和人民最 需要的时刻,决不讲价钱、决不计报酬,誓调江水润荆楚。会议决定,8月8日正式实施应急通水。

  掐指头算,总共只有48小时,与时间赛跑就只有一个字——抢。

  8月5日晚上,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局长周文明、副局长王旗连夜召集人员研究制定应急调水实施计划和应急预案。

  8月6日,晨光熹微,当我看到周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应急预案时,也看到了他们眼睛里满布的血丝。

  8月6日10时,防洪闸3、4节闸门同时起吊20厘米,这是准确计算的数据,确保落差水压的冲击力,不会对闸门和闸室造成影响,上下游水位随着科学调度和规范操作,落差在逐渐减少。

  8月6日15时,时任副省长梁惠玲同志,在荆州主持召开了引江济汉工程应急调水紧急协调会,荆州市、沙洋县和潜江市的有关领导准时赶到,会上没有过多的寒暄,因为大家对目前抗旱救灾的严峻形势了如指掌。惠玲同志讲话不长,却句句铿锵有力。“引江济汉应急调水是缓解汉江下游旱情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是百万灾区人民群众的希望和期盼,是省委省政府的果断决定。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应急调水急而不乱、科学规范,确保所辖地段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会人员都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匆匆而返。

  8月6日20时,拾桥河左岸节制闸闸室上下游渠道的挡水围堰拆除完毕。

  8月7日8时,进口围堰开挖至可满足应急调水的设计断面,流量可维持在100至150立方米每秒,出口段围堰已全部拆除。

  8月7日12时前,《引江济汉工程应急调水方案》和《应急预案》分发到沿线各级政府和各参建单位负责人的手上,每个单位的任务、责任、注意事项都列得一清二楚,做到了缜密细致,不漏一个环节。

  8月7日17时,进水节制闸顺利通过启闭预演,防洪闸上下游水位差降落至2米内,工程沿线各闸门调试完毕。

  沿线乡镇党组织迅速行动了起来,警示横幅贴满了工程建筑物和大街小巷,禁示标牌在渠道边坡林立,安全宣传单飞进沿线千家万户。

  看着这些不断变化的数据,我心里明白,这背后是广大干部职工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凝聚的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汗水和心血。从进口到出口,67公里的战线上,设备调试24小时连轴转,人员倒班不停歇。在关键的时刻、重要的岗位上,总能看到共产党员活跃的身影,党徽在轰鸣的机器旁格外耀眼,党员突出队的红旗在挑灯夜战的渠道围堰上迎风飘扬。

  此时,距离8月3日的应急调水指令,仅仅只有4天的时间。

  8月8日7时59分,副省长梁惠玲同志郑重地按下进水节制闸3号闸门启动按钮,5台进水节制闸门平缓升起,引江济汉应急调水顺利实施,长江之水源源不断地冲进渠道,一路向东北朝着汉江疾驰而去。

  8月8日下午,省政府对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印发嘉奖令。上面清楚地写到:“今年以来,鄂北鄂中地区进入第五个少雨干旱年份,汉江来水持续偏少。截至8月5日,汉江下游的潜江、仙桃、天门、汉川等地旱情严重,受旱面积达160多万亩,近万人饮水困难,尤其是仙桃市60多万亩农田严重受旱,泽口闸因汉江水位过低已不能正常引水。值此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利用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应急调水,缓解汉江下游旱情。省南水北调办(局)迅速行动,打破常规,精细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制定应急调水方案,紧急协调省直有关部门、沿线地方政府和施工单位等力量攻坚克难,战高温、斗酷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消除了因工程未全面竣工验收而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于8月8日顺利实施应急调水,为缓解汉江下游严重旱情先立一功。湖北省南水北调办(局)顾全大局,敢于担当,行动迅速,不辱使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优良作风,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予以通令嘉奖。”

  自古汉江入长江,然而在8月9日6时,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长江之水在引江济汉渠道里汹涌奔腾22小时之后,在潜江高石碑江段,历史性地汇入了汉江。

  8月10日,汉江下游支流东荆河恢复自然流态。

  8月12日,天门、潜江两市近百万亩农田解除旱情,结束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严重缺水的仙桃市,徐鸳、排湖两大泵站全力运行,60万亩农田全面受益。仙桃市委、市政府领导专程赶到省南水北调管理局表示感谢,并赠送“应急抗旱功如大禹、引江济汉效比运河”的锦旗。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长江、汉江两大水系共同缔造了广袤肥沃的江汉平原。四载寒暑,引江济汉运河渠成,连长江,牵汉水,再添通江达海之道,更便航运舟船之楫;既满足生产生活清洁水源之用,又解防洪抗旱保护生态之忧。如今,通水已成常态,两岸车水马龙、鸟语花香,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乡村振兴已在这里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简介

  郭志高,历任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湖北省水利厅河道堤防处副处长、处长,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正处级),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兼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局长,湖北省南水北调管理局局长。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2月9日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