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鑫 蒋雨彤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为创作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调准“音”定好“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幸福河建设蓝图愈发清晰。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定是具备高标准的防洪安全保障、充足的优质水资源供给、健康美丽的水生态、良好宜居的水环境、先进和谐的水文化这‘五位一体’条件的河流,能提供休憩、娱乐、旅游等功能的优质水景观,让人民群众在河流及沿岸体验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畅谈他对幸福河的理解。
幸福河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唾手可得,水利系统的监管“亮剑”是制胜法宝之一。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国水利系统‘清四乱’行动开展得太及时了。”李和跃说,例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共同组织的“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成效,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李和跃表示,过去水利系统的工作侧重于防洪、供水等,现在从建设幸福河的角度,还要加速补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文化方面的短板。“这几年水利系统强力推进河流生态水量调度保障工作就是很好的开端,值得点赞。”
幸福河全社会共享,也需要全社会共建。李和跃认为,建设幸福河,需要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的配合,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参与,合力清除阻挡在河流幸福彼岸的各种障碍。幸福河建成后,也需要社会公众携手维护。当前需要加强宣传和动员,让幸福河的观念在更大的范围深入人心、凝聚力量。
每条河流有了“河长”,河长制开启了治河新时代,成为公众较为熟悉、持续关心的水利工作领域之一,也是建设幸福河的有力抓手。李和跃认为,河长制对水利工作的推动作用巨大,国家层面是水利部带头推动,而在地方,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共同编织的河流保护网,几乎所有的党政领导都是河长。河长制的推行,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保障,力度空前。地方各级水利部门应发挥好专业优势,给河长当好“参谋”。“只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依靠中国政治体制优势,没有办不成的事!”李和跃感叹。
“一定要发挥好河长制的强大力量,动员政府的力量、企业的力量、公众的力量,建设好、呵护好我们的河湖。”李和跃说,水利部刚刚开通的“12314”监督热线,对深入推动水利行业强监管、加强涉水问题监督处理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汇聚建设幸福河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