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编号:10120170019
   
         
 
 
         
 
 
 
 
 
中江水利70年
 
分享到:
2020-01-03

  中江县位于四川盘地西北部,是一个以丘陵为主体的大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878毫米,水源极为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成为全省闻名的干旱县。近百年的历史资料记载,全县春旱、夏旱、伏旱较多,而春旱最为频繁,伏旱持续时间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是全省闻名的干旱县。解放前中江不仅水利资源贫乏且水利设施简陋,凯江沿岸及郪江部分地方,长期依靠“筒车”提水灌田。若遇旱季,许多地方由于缺水,田地干涸,山峦枯黄,禾苗点火即着,粮食产量极低。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1月,中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建设科,负责水利工作,由此拉开了中江水利建设序幕。1953年,第一口塘堰在东山乡建成,1958年,第一座小型水库庆丰水库建成,1963年,第一座中型水库元兴水库完工……中江,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努力下,把改变水利条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先后修建了人民渠六期、七期干渠及与之配套的继光水库、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等工程,为贫水大县中江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农业的丰收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低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一遇干旱洪灾,不是田间裂开缝,枯秆当柴烧,就是浊浪滔天,良田被淹。历届县委、政府把改变水利条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修建人民渠六期、七期干渠及与之配套的继光水库、黄鹿水库、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等工程,形成以人民渠六、七期为骨干,塘库堰配套的灌排网络,为贫水大县中江注入活力,推动了农业的丰收和经济的发展。

  如今,在2200平方公里的中江大地上,全县现有各类蓄水工程18842处,总蓄水量2.07亿立方米。渠道1256条3671公里渠道穿山越岭,引排自如,67座水库能吞能吐(中型水库有黄鹿、继光、响滩子、双河口、元兴水库5座,蓄水14292万方,小一型水库12座,蓄水1883万方,小二型水库50座,蓄水1170万方),14503口山平塘、1331节三石河堰、2941口蓄水池星罗棋布,拦径流,聚甘露,常年输引水1.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3.01万亩。

  一、水库建设稳粮保收

  70年代,为有效解决灌区供水不足的问题,中江县按照“引蓄结合,以蓄为主”的方针,兴建骨干囤蓄水库。1977年5月动工修建继光水库,1978年9月开始蓄水,1979年元月主体工程完工,同时还挖通左右干渠126公里和支渠10条215公里,水库建成后,对中南面乡镇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具有重大意义。

  1989年10月,中江争取资金3142.37万元对双河口水库进行续建整治:加固处理拦水大坝基础防漏,将坝高将由原来的16米增加至42米,坝顶长465米,蓄水量由原来的500万方增加至2000万方,并填筑临时溢洪道缺口,扩建改造36米长的充水、溢洪隧洞,319米长的压力放水隧洞及5.8km的充水输水渠道。1991年4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1994年完成所有附属工程,并荣获四川省水电厅“风化石渣斜墙坝科学进步一等奖”及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进步二等奖”。

  进入21世纪,为保障我县六期灌区16.2万亩的耕地灌溉用水,经县委县政府及水利部门多方努力,黄鹿水库于2002年获得省计委的立项。2003年8月28日黄鹿水库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2004年2月18日黄鹿水库正式破土动工修建,2007年6月,黄鹿水库主体工程完工,10月下闸蓄水,累计投入资金12300万元。2006年黄鹿水库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称号。

  2002年至2007年,共争取国家投资3500余万元,对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继光水库及9座小型水库枢纽进行除险加固,使我县新增蓄水量1.2亿左右,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014年4月,凯江湖水库开工建设,并于2017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7800余万元,总库容347万立方米。

  为解决龙泉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县委、县政府及水利部门积极争取,石泉水库建设项目列入《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也是《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之一。工程静态投资6.56亿元,设计总库容为1341万立方米,由枢纽工程、补水工程、渠道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工,水库枢纽工程于2017年8月开工。水库建成后,可扩大灌面5.2万亩,供水人口2.86万人。

  二、堤防建设保民平安

  进入90年代,我县城市建设在高速发展,关系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堤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从1994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凯江河、小东河和余家河城区段近40公里的防洪堤工程及龙家咀闸坝工程,极大提高了抵御洪灾能力,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证。目前,正在实施郪江河、辑庆河、仓山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三、渠系整治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全县的配套渠系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标准低,质量普遍较差,输水渗漏损失大。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县加大渠系工程的全面整治配套,至2008年,在近三十年中,先后完成人民渠七期主干渠60余公里和灌区配套渠系继光右干渠72.5公里、联合分干渠38.94公里、南山干渠17.5公里及人民渠六期灌区的黄北分干渠等十余条干支渠的扩建整治,总投资4216.238万元,累计建设标准化渠道277.92公里。

  “5.12”汶川地震,严重损毁全县各级渠系,通过灾后重建、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至2017年底,全县新建整治各类渠道1300余公里,使输水流量达到了设计标准,输水损失明显减少,使灌面萎缩现象得到了好转,工程效益得到了持续发挥,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好评。

  四、人饮工程改善民生

  1980年开始,我县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农村饮水改造,并通过“农村改水”、“饮水解困”、“灾后重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截止2017年末,全县共建设各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3900处,其中:供水规模1000m3/d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6处、供水规模200m3/d ~1000m3/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53处、供水规模20m3/d~200m3/d的集中式供水工程276处、20m3/d及以下的供水工程54处、20人以下的分散供水工程53511处。到2017年底全县饮水安全人口为105.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6.4%(中江县农业人口122.23万人);集中供水人口86.88万人,占农业总人口71.1%;供水入户人口73.9万人,占农业总人的60%。

  “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建成供水规模5300m/3d的响滩子水厂和20000m/3d的双河口水厂;“十二五”期间,建成供水规模2000m/3d的普兴水厂和30000m/3d的黄鹿第二水厂。

  五、发展水产丰富生活

  中江县江河、塘、库、堰的总水域面积为82800余亩,共有可养鱼水面49136亩。改革开放以来,中江水利局通过推广养殖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多种养殖,使全县渔业生产飞速发展,成鱼产量从八十年代的1500余吨增加到现在的7000余吨,且不再是原来的鲤鱼、草鱼等单一品种,人们的餐桌上出现了江团、武昌鱼、丁鳜、美国鲈鱼等名贵新品种。在开发水产事业,发展渔业的同时,积极推广莲藕的种植,最有名的是中江的“红花藕”,炖食,藕“粉”、酥。历年来,塘内种藕主要在浅水中实行。2002年,全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开始在稻田中发展莲藕。除本地品种外,还引进了罗汉藕、鄂莲4号,全县种藕面积达14700亩,产藕29500 吨。水产渔业的不断发展,大大改善城乡人们物质的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的餐桌文化。

  六、微型水利成绩裴然

  为了解决我县干旱地带的旱地浇灌问题,1989年8月,在高店、兴发两乡试点修建蓄水池、凼等旱地水源工程发挥了显著的抗旱减灾效益,试点实施取得成功。这一“投资省、见效快、用工少、效益广”的抗旱工程在中江全县开花结果,并得到时任副省长的张中伟的肯定,面向全省进行推广。多年来,我县在龙泉山脉干旱带富兴片区和继光水库淹没区等乡镇投资3000余万元兴建微型水利225万处,开挖引洪沟314公里,修建人工井4万余眼,蓄水池 1.5 万余口,山平塘防渗整治5400口,新增蓄水量95万方,恢复改善灌面9万亩,为全县的抗旱保苗、稳粮增收作出重大贡献。

  七、旱山村集雨节灌

  由于中江属川中丘陵农业大县,全县降雨量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旱灾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龙泉山脉地带的乡镇更为突出。从2001年起,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治水兴村”战略,中江在龙泉山脉地区实施“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完成集雨工程2396处。工程集流引蓄到池,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水源条件,新增蓄水量69万方,新增灌面1.6万亩,缓解了用水矛盾,提高了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果木林、中药材等的比例进一步增大,带动龙泉山脉特色经济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创出一条新路子,实现亩均增产141元。

  八、长治”水保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江县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向荒山要粮,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全县水土流失加剧,根据遥感普查资料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共计1630平方公里,致使旱洪灾害频频发生,冲毁农田及河道、淤积水库,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1984年,我县被列为德阳市水土保持治理县,从此加快水土治理步伐,到2006年底我县以水库小流域为单元,先后对通济水库、响滩子水库、继光水库、双河口水库集雨区,岩鹰山、兴安、通济、辑庆、南山、太安、黄莲湾、花槽门、富兴小流域进行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36平方公里。完成主要项目有:坡改梯15587亩,营造水保林54073亩,栽植经果林17441亩,实施封禁治理44481亩,推行保土耕作42138亩,扩建和整治山平塘79口,建蓄水池窖1291口,修排灌沟渠和水平沟121.55公里,沉砂凼3603个。共完成土石方269.91万方,其中石方50.03万方,共投劳221.13万个,总投资2067.58万元,通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78.9%,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70%,新增蓄水量25.8万方,改善恢复灌面13600亩,改后的坡耕地年均亩增产粮食30公斤,土改田年均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

  九、“产粮大县”节水当先

  2000年,省委、省政府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启动省财政资金,专门解决粮食生产大县中小型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万亩以下渠道建设。2000年12月,省农水局组织召开四川省产粮大县万亩以下渠道配套项目实施单位紧急会议,确定中江县实施该项目,到现在已在永兴、南渡、兴隆、永安、南山、冯店等乡镇实施8期,共计投资1863万元,完成新建和整治标准化渠道143.5公里,并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水利新技术,安装U形槽53.78公里,不仅可节省30%的工程投资,还提高渠系水利用率,节约水量,使灌区内渠道放水时间缩短,灌溉得到保证,同时也方便工程管理,渠内无淤积,工程维护管理费用可减少80%。

  十、凝心聚力 抗洪救灾

  7月10日至7月11日7时,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侵袭中江13个乡镇。人民桥警戒流量为1538立方米/秒,超警戒流量还有617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0.5米。水位逐步上涨。中江县67座水库,15条河流,16条县管干支渠,30公里防洪堤防程不同程度受到损毁,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刻不容缓!在“7.11”洪灾面前,中江县水利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重中之重。以如铁的担当、超强的规矩意识,日夜坚守抢险应急有序;以众志成城,联合作战的奋斗姿态,认真准备组织调度得力;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谱写抢险救灾华美篇章。

  十一、中江水利名称变迁史

  (一)中江县水利局更名为中江县水务局(江编委[2009]11号)根据德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中江县水利局更名为中江县水务局的通知》(德市编发[2009]41号),经研究,同意中江县水利局更名为中江县水务局。水务局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另文规定。(2009年11月17日)

  (二)中共中江县委关于县级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设置的通知(江委发[2019]9号)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以及市委国公室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江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德委办发[2019]8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新设立中共中江县水利局委员会。(2019年3月6日)

  (三)中共中江县委关于县级有关部门机关党委设置的通知(江委发[2019]8号)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机关党的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市委国公室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江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德委办发[2019]8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新设立中共中江县水利局机关委员会。(2019年3月6日)

  70年来,中江水利走过了“以少到多,逐步扩展,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水利事业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积蓄着发展的磅礴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水”的故事只会越写越精彩。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内容,这是中江“凯江活水”入梦来的承诺和担当,是一幅江河安澜,水韵华章的美好盛景,也是中江融入“中国梦”的最美答卷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