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编号:10120170019
   
         
 
 
         
 
 
 
 
 
贯彻生态文明思想 做好水土保持
 
分享到:
2021-08-11
 

  2016年以来,在水利部有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指示,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略,全面聚焦“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标对表、压实责任、细化举措,抓紧抓实抓细水土保持工作。“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全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规划组织实施情况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省级总河长和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二、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2016—2020年,全省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新增水蚀治理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根据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四川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95万平方公里,相比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5万平方公里,减幅9.53%。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向好,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其中2020年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10平方公里,为任务的110.61%,水土流失面积较2019年减少0.15万平方公里,减幅1.38%。

  (二)综合治理情况

  2016—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46万平方公里(2020年5110平方公里)。其中,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79平方公里(2020年638平方公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42平方公里(2020年4213平方公里);地方完成治理面积2659平方公里(2020年180平方公里);社会力量完成治理面积1143平方公里(2020年79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49条(2020年创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5条)。

  (三)预防保护情况

  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集中在嘉陵江源区、黄河源区、岷江源区等江河源头区和水源涵养区实施以封禁管护、限制性开发为主的预防保护措施,2016—2020累计实施预防保护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其中2020年实施重点预防保护面积2605平方公里。

  (四)综合监管情况

  “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简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流失影响较小的小型项目免于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和方案承诺制管理,将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优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省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部分市州压缩至5个工作日),实行“全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2016—2020全省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6454个,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5984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1374万吨。其中,2020年审批7822个,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847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436万吨。

  设施验收情况。2016—2020全省有8287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2020年接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2678个,其中省级接受自主验收材料报备140个,省级对30个项目开展了自主验收核查,视同为验收不合格项目3个。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情况。2016—2020年,全省共检查生产建设项目34407个,挂牌督办2185个,处罚违法案件622起,罚款2276万元;跟踪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全面整改到位;开展责任追究,实施约谈3452个;组织市县对23535个遥感监管扰动图斑进行了现场复核,对认定的3087个违法违规项目进行了查处,并逐一跟踪督促整改销号。2020年检查生产建设项目7852个,其中省级116个、市级939个、县级6797个;处罚违法案件171起,罚款490万元,依法依规认定“重点关注名单”28个。

  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考核情况。省级率先在全国出台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各市州也相继出台了考核办法。2018年开始持续开展省政府对市(州)政府、市(州)政府对县(市、区)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有力促进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情况。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为厅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公益一类、县处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8人。2020年,省财政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经费742.48万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2018—2020年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任务,并同期发布了四川省水土保持年度公报。完成2018—2020年生产建设项目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数据录入,对2016—2017年生产建设项目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数据进行了补录。按照要求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监管工作。

  省级加密遥感监管工作情况。2020年按照要求,安排财政专项经费6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覆盖全省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加密遥感监管工作,完成遥感解译工作,开展了扰动图斑的现场复核,对违法违规项目进行了认定查处。

  生产建设活动监管情况。加密遥感监管,将0.5公顷以上的疑似扰动图斑纳入解译范围,进行现场核实认定并对涉嫌违法建设活动进行查处;加强事前规范,监管责任下沉到乡镇,第一时间掌握建设活动动态,规范建设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全覆盖,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五)规划实施效果及保障情况

  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国规划》在四川省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基本形成。治理区初步建成了“山顶戴林帽,山腰系果带,缓坡梯田绕,山脚穿裙靴”的综合防治体系,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的“双下降”。据典型调查推算,已治理的小流域治理程度达7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降低1—2个等级,林草覆盖率提升10%—20%。二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区以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实施坡改梯近40万亩,配套兴建山坪塘、蓄水池、截排水沟等小型水利水保设施1.65万处,形成“山渠配套、塘田相通、集灌互补”的坡面水网体系,土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以实施生产便道和入户便道建设为主,结合农村机耕道、公路建设,项目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乡村路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以助力脱贫攻坚为引领的综合治理进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围绕精准扶贫,根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内容和当地群众需求,建设水土保持民生工程,助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安排国贫县投资10.29亿元,占总投资的56.38%。治理区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土保持主导产品和经济产业24.75万亩,形成了不同类型区的综合防治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经济群体,贫困群众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治一方水土、建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四是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产业发展能力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民居”的建设思路,“水保搭台、项目整合、多方共建”的建设模式,围绕水美新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项目有机整合,在治理区域探索发展集“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农业观光、农村文创”为一体的农业农村新格局,涌现出“纳溪清溪河、旌阳槐香谷、高坪凤仪湾”等一批绿色型、经济型、民生型的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向绿水青山的历史性转变,助推了美丽新村建设。

  (六)创新工作

  一是实行绩效管理,强化目标考核。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市(州)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实行绩效管理,有力促进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

  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支持项目复工复产。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20〕139号),采取快递函审、视频会审等“不见面”审查和网上申请、受理、批文寄送等便民审批方式,最大限度做好审批服务,全力支持生产建设项目复工复产,有效助力“六稳六保”工作落实。做法被水利部向全国推广。

  三是开展区域评估,服务营商环境优化。2020年9月,在国家出台管理办法之前印发了《关于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的通知》(川水函〔2020〕1246号),明确在全省范围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2020年已有普格螺髻山现代林业科技扶贫产业园、四川罗江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开发区水土保持方案取得了批准。开发区内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行承诺制管理,实行即来即办,现场办结,提升了审批效率,减轻了申请人负担。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发挥部门工作合力。制定《四川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和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全省市、县两级也相继成立相关机构,出台工作制度,形成省市县三级水土保持政府领导、水利部门牵头、各行业齐抓共管的水土保持委员会工作机制。

  五是开展执法检查,保证法律全面实施。市(州)、县级人大全面开展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或调研,提出问题清单和整改要求,有力推动了政府责任落实,提高了项目业主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让水土保持法的长出了“钢牙”,保证了水土保持法全面有效实施。

  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持续保持高投入,累计安排水土保持总投资10.73亿元,达到中央投资总额近60%,年度投资和总投资均位居全国前茅。

  七是创新投入机制,合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出台《四川省水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水土保持资金的规模效益。如探索“政府+企业+业主+群众”的四方投入机制,与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订《小微水利工程抵押融资办法》《政融保》融资试点等,筹措银行资金用于补充水土流失治理资金的不足;整合其它项目和撬动民间资金,打造的纳溪清溪河国家级生态清洁小流域,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八是出台规划标准,指导各地开展科技示范园工作。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规划大纲的前提下,率先出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获得第二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优秀设计奖,为各省编制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提供了示范,推动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

  九是加大征收力度,屡创规费征收新高。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解决了多年以来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主体混乱、缴库方式不一、缴费程序复杂等问题。积极组织市、县两级认真清理水土保持补偿费欠缴项目及单位,并通过政策宣传、电话催缴、书面催缴,约谈等多种方式开展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催收工作,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工作屡创新高。“十三五”全省共征收补偿费30.1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倍,位居全国前茅。

  十是采取“四个一批”方式,强力监管水土保持。创新开展“约谈一批、曝光一批、挂牌一批、处罚一批”的工作方法,层层推进抓落实,环环相扣出成效,对水土保持违法项目的处罚超过历史综合总和,位居全国前茅。“四个一批”工作方法被全国各省市区借鉴,并成为长江、黄河水土保持专项执法和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

  十一是建立会商机制,强力推动交通行业水保工作。交通运输厅厅长与水利厅厅长亲自会商研究交通运输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形成会议纪要,明确交通运输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全面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提出两厅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协调解决重大水土保持问题,强化工作督导,合力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保证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交通行业的落地落实。

    来源:四川省水利厅 2021年8月10日

责任编辑:罗景月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