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江河保护治理意见 推进松辽流域高效能治理 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筑牢水安全根基
准确把握《意见》的核心要义与重大要求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政治与战略考量。《意见》通篇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实现江河安澜、民族永续的深远思考。松辽流域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承载地,要将落实《意见》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确保流域保护治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刻理解《意见》对流域治理管理的指导意义。《意见》明确了新阶段江河保护治理的实现路径,为我们履行好流域管理职责、服务好国家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要着力构建现代化流域保护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激发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刻认识践行落实《意见》所肩负的职责使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政策支撑。松辽委将扛牢守护流域安澜的光荣使命,把《意见》要求精准转化为推动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治水实践,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正确处理好江河保护治理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东北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使命,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的有效改善、水安全的充分保障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流域与区域的关系。江河天然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决定了河湖保护治理应以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方面,要抓好流域保护治理的顶层设计,站在全流域视角推进系统治理、整体保护。另一方面,要压实流域省区主体责任,指导其在统一的保护治理规划框架下,探索治理模式、细化治理举措,形成强大合力。
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江河保护治理既要遵循规律、坚守根本,也要顺应趋势、与时俱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流域保护治理手段、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突破路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江河保护治理中应用实践。
奋力推动《意见》部署在松辽流域落地生根
全力保障江河安澜。要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城市新区、主城区延伸区和重点县域防洪标准,增强粮食主产区、重要能源基地灾害防御能力。抓好现代化水文信息监测感知设备和智能化专业模型建设,构建基于“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流域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重点围绕流域重要防洪水工程调度和鸭绿江、黑龙江等界河洪水防御,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增强对极端暴雨和超标洪水的应对能力。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化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突出抓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做好水资源调度与洪水调度、发电调度等统筹衔接。要增强流域水资源战略储备意识,完善流域水利规划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流域、省级水网重大工程和地下水储备水源规划建设,提升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和供给保障韧性。
强化江河水生态保护。《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西辽河生态水量调度和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西辽河防洪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巩固拓展全线过流工作成果,还水于河,复苏流域生态。针对老哈河、东西辽河等流域,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强化围堤治理和河道内不稳定耕地退出,同步做好生态流量保障、地下水超采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
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强化重要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建构和推行河流伦理。全面推进流域幸福河湖建设,维护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跨省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作用,切实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传承弘扬水文化。要以江河为纽带,深入发掘、保护、传承、弘扬红山、小河西、兴隆洼等江河历史遗迹和查干湖、赫哲族渔猎文化等具有流域特色的水文化遗产。依托委管水库、水文测站,积极探索水文化+研学、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新路径,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要以培育水利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提档升级松花江、西辽河等重点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全面提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能力;深度耦合数智技术与业务场景,提高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和流域治理管理智慧化水平,为应对各类水安全风险挑战提供智慧化保障。
完善江河保护治理体制机制。要运用好流域防总办、省际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等机制作用,推动破解水事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强化西辽河流域统一保护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立法推进路径。推广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用水权收储金融赋能模式,强化国际河流动态管理和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流域管理效能。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