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牢“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政治责任
□本报记者 迟诚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
一渠通南北,清泉润万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南水北调,多次深入工程现场实地调研考察,亲自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利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守住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三个安全”底线,国之重器的生命线作用不断巩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调水超770亿立方米,解决北方至少1.85亿人口的用水需求,改变沿线45座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和自然生态面貌。
围绕水源安全,水利部门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持续做好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的安全保障工作。10年来,东线工程的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中线工程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表示,湖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将积极打造先行示范的生态支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江苏省扬州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扬州坚持“全域皆源头”理念,扎实开展全域河湖“控源截污—河湖整治—生态修复—长效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系统治理,确保南水北调干线(扬州段)优Ⅱ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新闻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我备受鼓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规划师徐照明说,“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落实水利部部署要求,加快实施引江补汉工程,积极谋划从长江三峡、嘉陵江、大宁河等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后续重点水源的研究工作,着力构建国家水网,提高中线供水保障能力。”
3月7日,在江苏江都水利枢纽四站主厂房内,7台机组全力投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24—2025年度调水运行。
正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的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钱邦永表示,江都水利枢纽全体工作人员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数字孪生调水工程建设,优化完善信息化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建设成果;深化落实江西省水利厅党组“铸魂、强才、精管、保障、夯基”五项工程建设要求,开展全员“大练兵大比武”,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人才技术保障。
“我们将以‘四个聚焦’保障‘三个安全’。”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飞表示,将持续聚焦能力提升,全面提高水质安全保障的支撑力;聚焦共管共治,全面增强库区管理保护的协同力;聚焦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工程安全运行的续航力;聚焦科技创新,全面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坚决扛牢维护中线水源工程“三个安全”的政治责任。
围绕南水北调工程法治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蒋云钟建议,研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修订,以更好适应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目前,陕西省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十堰市“三省五市”正在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协同立法工作,推进水源地保护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守护国之重器,传承使命担当。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重要讲话指示精神,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对南水北调一系列工作作出部署。今年,水利部将着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加快推进西线先期实施工程、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全力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更好发挥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迟诚
责任编辑:王瑜 校对:罗景月 张晓光